“希望適當簡化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開戶政策,設立專門的賬戶類型,或推動銀行間實現信息的互通互認,支持通過移動終端等線上方式開立結算賬戶,為中小企業開戶融資提供便利。”2月23日,在新金融聯盟舉辦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規范發展與風險防范”內部研討會上,日照銀行副行長張茹茹在主題發言中表示。
浦發銀行交易銀行部(供應鏈創新部)總經理薛博、光大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姚宏宇、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部負責人趙旭升、中企云鏈總經理劉長波也做了主題發言。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會議由新金融聯盟秘書長吳雨珊主持,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45家銀行、26家供應鏈信息平臺和科技公司的近130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參會。以下為張茹茹發言內容。
供應鏈金融的探索實踐與建議
文| 張茹茹
日照銀行副行長 張茹茹
日照銀行近十年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開展了諸多實踐。今天,我主要分享兩個方面:一是介紹我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探索,二是基于《關于規范供應鏈金融業務 引導供應鏈信息服務機構更好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有關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幾點建議。
日照銀行的探索實踐
日照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從國家到省市的各種政策持續支持、引導與規范供應鏈業務發展。從“地利”來說,山東屬于工業較發達的省份,工業門類齊全,大型制造業企業較多;山東港口吞吐量全球第一,也是沿黃流域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這種國際物流大通道為我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從“人和”來講,我們理解是一種多向奔赴,通過“金融+科技+產業”多方聯動,解決了傳統金融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品牌無法下沉、交易成本過高以及資源配置效率低等諸多難題,實現整個供應鏈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日照銀行形成了以動產和倉單類業務為特色的發展模式。2015年,我行做了首單港口數字化動產質押業務。2019年又完成了首單電子倉單業務,整個電子倉單體系實現了從港口作業系統到倉儲物流數據所有關鍵節點的串聯,形成倉單和貨物一一對應。解決了過去在沒有區塊鏈技術的情況下,出現假倉單或“一女多嫁”等問題。
目前我行累計辦理了400億貨押類業務,其中電子倉單業務超過一半,場景涵蓋海港、內河運河港、期貨交易所,以及眾多物流園區、數字化倉庫、廠區,落地的商品有20多種。日照銀行主要選擇大宗、便于流通且有市場定價評估價值的貨物開展業務,業務模式涵蓋未來貨權、現貨等。近年來,我行也參加了電子倉單和數字化倉庫行業標準的制定。
在脫核業務領域,我行正致力于利用產業端積累沉淀的大量數據。我們給自己的定義是數據資產的采購商、數據資源的撮合商、數據價值的分潤商和數據風控的應用商。全行都要知道如何剖數、用數、解數,從而深耕供應鏈產業鏈,實現脫核業務的落地,將日照銀行打造為產業生態客群的主辦行。
現在我行落地的脫核類業務也非常多。在應收類業務方面,推出“橙鏈通”產品,與山東港口等企業開展合作。基于山東本土大型制造業企業與山東港口的應收賬款,我行為企業自動授信,便捷化融資,當天即可完成客戶的準入、授信、提款。
在貨押類倉單業務中,針對水發供應鏈農產品場景下的個體經銷戶,我行開展的大蒜、辣椒電子倉單業務已非常成熟。
在預付款類業務方面,當本地制造企業的下游經銷商面臨資金短缺時,我行采用通用模型+場景模型,穿透產業內數據,為下游企業提供便捷融資。通用模型基于工商、司法、征信等數據構建,場景模型則依據核心企業在特定場景內沉淀的數據搭建。通過對整個業務場景進行綜合授信,運用模型為單戶經銷商提供快速融資服務,并在貸后管理過程中,通過訂單、發票與回款的交叉比對驗證,確保資金安全。我行的脫核業務大多基于這一模式開展。
在探索電子債權憑證業務的同時,我行積極應用票交所供應鏈票據。自2021年 3 月起,日照銀行相繼完成了山東省第一單供應鏈票據貼現、第一單再貼現、第一單轉貼現以及第一單綠色票據業務。去年10月,我行正式接入票交所,成為城商行中第二家供票平臺。截至目前,我行已為400多家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票據服務,業務量在銀行業內名列前茅。同時,我行持續與票交所緊密合作,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和應用場景。
供應鏈票據可以讓上游的中小企業利用核心企業的信用便利地獲得融資。融資成本非常靈活,可由買方、賣方單獨承擔或雙方共擔。特別是其拆分流轉功能,也可以零成本解決小企業的支付流轉的問題。
在智能風控方面,我行通過“人工+智能”方式,進行發票全流程預警管理、資金貸后監測、交易背景核實。通過這種雙重風控管理體制的建設,來實現貸前、貸中、貸后的全流程管理。這個邏輯也同樣應用在我行的特色業務貨押融資上,我們合作了幾十家金融科技公司,全天24小時監控,實時掌握貨在不在,丟沒丟,價值是否減損等信息。
對《征求意見稿》的幾點建議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新規的《征求意見稿》,我針對操作細節提一些建議:
第一,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可能是實操層面的共同難題。如何準確判斷貿易的真實性、規范審核流程,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
我們建議相關部門在貿易背景審查方面,提供以框架性為主、關鍵環節明確具體標準的原則性指導意見。同時,搭建全國性供應鏈金融信息管理平臺,整合工商、稅務、海關等多部門信息,實現數據的交叉驗證,提高審查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加快推進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應用,解決跨行資金流轉難以追蹤的問題,確保每一筆資金流轉的合規性和透明度。并且,推動供應鏈票據、電子債權憑證與數字人民幣的融合試點工作,利用數字人民幣可追溯等特點,進一步強化對資金流向的管控。
第二,新規對信息服務機構的規范已有諸多闡述,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缺乏具體的執行標準。建議針對行業安全評估給出指導性意見。同時建議自律組織明確一下框架性的工作和人員要求。對于向票交所報送文件的工作,建議逐步試點實施。此外,借鑒票據業務信息披露機制,完善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相關的信息披露工作。
第三,在電子倉單業務方面,新規雖對貨權類業務有所提及,但規定不夠明確。建議針對倉單,尤其是非標準倉單的數據背書流轉,制定專門的政策法規,明確數字化倉庫的監管等級劃分標準,以及監管公司的能力評價體系。此外,建議加快搭建倉單二級市場交易平臺、失信公示信息查詢平臺等公共配套設施。
第四,在供應鏈金融業務線上化推進過程中,盡管人民銀行已出臺支持電子簽章、在線簽署合同、遠程視頻簽約驗證等相關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需要企業前往銀行網點辦理相關開戶手續,對核心企業在本地,但上下游分布比較廣的業務形成制約。
希望適當簡化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開戶政策,設立專門用于供應鏈金融放還款的賬戶類型,或推動銀行間實現信息的互通互認,支持通過移動終端等線上方式開立結算賬戶,為中小企業開戶融資提供便利,切實體現金融服務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新金融聯盟NFA。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