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大行永續債首單落定郵儲銀行。
2月21日,郵儲銀行發布公告稱,于2月19日簿記建檔的2025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第一期)(債券通)(以下簡稱“本期債券”)已于2月21日完成發行。
經查詢中國貨幣網發現,2025年開年以來,銀行“二永債”發行明顯放緩。截至目前,僅有桂林銀行和郵儲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兩筆永續債,工商銀行一筆二級資本債待發行。與之相比,2024年1-2月,有包括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恒豐銀行、農業銀行等在內的商業銀行累計發行7筆二級資本債,合計實際發行規模達1900億元。
國有大行“第一槍”!
郵儲銀行300億永續債成功發行
公告顯示,郵儲銀行于2022年6月28日召開的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批準了該行在境內外市場發行不超過人民幣900億元(含900億元)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本期債券的發行規模為300億元,前5年票面利率為1.99%,每5年調整一次,將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個付息日附有發行人有條件贖回權。
郵儲銀行發行的這種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又稱永續債,它并不規定到期期限,持有人也不能要求清償本金,但可以按期取得利息,是商業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重要工具。據了解,在商業銀行的資本運作體系中,永續債與二級資本債占據著關鍵地位,二者同屬銀行次級債,被市場統稱為“二永債”。在復雜且嚴格的資本監管體系之下,“二永債”已然成為商業銀行充實資本、強化抗風險能力的重要工具。
經查詢中國貨幣網發現,2025年開年以來,銀行“二永債”發行明顯放緩。
在永續債方面,開年以來尚未有其他國有大行發布永續債發行的信息,中小銀行發債的信息也較少。相關信息顯示,除郵儲銀行外,僅桂林銀行于1月中旬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一筆永續債,發行規模為30億元,票面利率2.50%。
二級資本債方面,中國貨幣網信息顯示,工商銀行(601398)將在2月27日發行一筆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為400億元。
與之相比,去年同期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有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601939)、恒豐銀行、農業銀行(601288)等在內的商業銀行累計發行7筆二級資本債,合計實際發行規模達1900億元。其中,有6筆由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三家國有大行發行,累計實際發行規模為1800億元,占比達到95%。不過,該兩個月份均未發行永續債。
銀行“二永債”開年發行遇冷
國有大行發行“二永債”動力將下降
據了解,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分為內源性與外源性兩大渠道。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近年來,隨著行業整體盈利放緩、資產利潤率下滑、不良資產處置壓力加大等,利潤轉化為資本的空間日益縮減,不少銀行選擇“二永債”作為外部資本補充的重要手段。同時,低利率環境也助推了“二永債”發行熱潮,使得“二永債”整體發行規模不斷壯大。公開信息顯示,去年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規模超1.6萬億元,與2023年的1.12萬億元、2022年的1.19萬億元相比增長明顯。
為何2025年開年銀行“二永債”發行遇冷?國盛證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楊業偉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前大行“不差錢”。他指出,債務置換后,地方債對銀行資本的消耗低于貸款(1/5或1/10),即在計算風險資本時,貸款的權重是100%,一般地方債是10%,專項債是20%,因而地方債對資本消耗遠低于貸款,導致銀行短期補充資本需求不高。
在光大證券(601788)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看來,開年以來,國有大行二永債發行量較少,春節因素的擾動是重要原因。他表示,從規模來看,銀行發行二永債的規模并無明顯降低的跡象。目前,銀行對于補充資本和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依然存在。同時,二級資本債的發行還要統籌考慮資本工具到期的情況,因此今年的發行量不會太低。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2024年以來,銀行凈息差下降壓力得到緩解,《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開始實施,預計2025年銀行補充資本壓力有所降低。2024年10月12日財政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財政部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由于當前國有行資本充足率與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處于較高水平,預計財政部注資后國有行發行二永債等資本工具的動力有所下降。
此外,明明認為,股份行與城商行資本充足率與國有大行相比較低,利率下行背景下有一定的增發二永債需求,主體或以股份行與頭部城商行為主;農商行凈融資規模較低,2025年或略有增長。整體而言,他預計,2025年二永債凈融資規模在3500-4000億元左右,對應發行規模在1.55-1.6萬億左右。
“二永債”將面臨較大規模到期
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仍存
展望2025年,銀行“二永債”面臨較大規模到期。數據顯示,2025年銀行“二永債”到期規模將達到約1.2萬億元。具體來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到期的“二永債”規模分別約為6150億元、3970億元、1708億元和323億元。這意味著銀行面臨著一定的續發壓力,需要審慎思考、合理規劃資本補充策略。
有分析認為銀行應當積極拓展其他融資渠道,以滿足資本補充需求,應對潛在的金融風險,確保銀行穩健運營。
明明指出,中小銀行除了發行“二永債”之外,還可以通過增資擴股、發行優先股、可轉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除此之外,中小銀行也可以積極尋求股東或戰略投資者的資本注入,增強資本實力,抑或是合理把握“二永債”續發時點,降低付息成本。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高級副總監魯金飛認為,未來銀行可以通過優化信貸結構和投資資產結構減少資本占用,提高盈利能力,增強內源資本積累能力以及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等方式,來應對“二永債”的續發壓力。此外銀行應該盡早應對即將到期的“二永債”,合理安排續發計劃,以保證資本充足性;可以探索增資擴股、定向募股、發行優先股等多元化資本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特別是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政府專項債也是一個重要的資本補充途徑。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佩珈表示,中小銀行既要多措并舉加大資本補充力度,也需要不斷優化業務結構,進一步“節約”資本。一方面,建議對中小銀行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或流動性支持,這有利于寬信用和銀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可研究創新永續債的擔保機制,提高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的流動性和投資者認購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銀行應降低資本消耗,加快中間業務發展。適度增加資產管理業務、投資業務、委托代理業務等中間服務業務發展,盡可能以較小的資本消耗獲取更大的經營收益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