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國際投行對中國股市的樂觀預期形成共振。高盛最新報告維持A股、H股“增持”評級,預計MSCI中國及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將分別實現16%、19%的上漲空間,目標點位調升至85點及4700點。值得關注的是,大摩同步轉變策略,放棄看空立場轉為積極預期。
估值洼地效應顯現 A股迎來追趕窗口
數據顯示,當前AH股溢價率已從三個月前的34%收窄至14%,處于近五年中樞水平下方。高盛量化模型顯示,當AH收益差突破15%閾值時,市場反轉概率高達95%。基于13.1倍的滬深300動態市盈率,若回歸均值水平,A股存在約10%的估值修復空間。
雙輪驅動邏輯 政策預期疊加AI革命
政策工具箱蓄勢待發:機構普遍預期即將召開的“兩會”將釋放更明確的財政刺激細節,A股對政策敏感度更高的特性可能轉化為超額收益。高盛經濟學家指出,基建、消費等傳統領域與數字經濟新基建有望形成政策組合拳。
AI產業紅利釋放:恒生科技指數近月漲幅超20%,但A股相關標的漲幅相對滯后。高盛測算顯示,AI技術滲透有望每年提升中國上市公司盈利2.5%,對應股票公允價值提升15-20%,可能吸引超2000億美元增量資金。
資金流向揭示新趨勢 內外資形成合力
全球對沖基金中國股票配置從7.2%回升至8.2%,但較歷史峰值9.8%仍有空間。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2月單月融資買入AI概念股規模環比激增45%。值得注意的是,境內散戶投資者參與度回升至62.3%,創近半年新高。
結構性機會 科技主線下的輪動節奏
小盤成長股彈性凸顯:科創板50、創業板指等指數因AI行業敞口達38%,疊加散戶持倉占比超七成,或成情緒回暖首選
行業輪動路線圖:硬件(算力芯片)-軟件(大模型)-應用(智能終端)的傳導鏈條逐漸清晰。電信服務、醫療保健等防御板塊已獲22%、10%漲幅,零售、傳媒等滯漲板塊存在補漲需求。
來源:新浪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