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了,銀行的“特別”服務,讓人特別暖心。
2月8日上午10點多,浦東上南路,氣溫攀升后仍在冰點。一家護理院,到訪了2位上海銀行(601229)工作人員。原來,病人蔣伯伯需要辦理敬老卡激活。
去年以來,針對因高齡、重病等原因行動不便而無法到網點辦理業務的特殊群體,上海銀行建立數字化上門服務體系,組建專門團隊提供上門服務,目前已設置63個集中受理點,累計上門服務近3500人次。
兩位上銀人為何到訪護理院
“我們和2病區病人蔣伯伯約好,上門為他辦理敬老卡激活。”說明來意后,上海銀行浦東分行運營管理部(周家渡派駐)團隊負責人黃瑩和永泰路支行顧慧聚,由護理院工作人員引導至蔣伯伯所在病房。
“沒想到,你們真的來了。”蔣伯伯的老 伴喬阿姨見到黃瑩和顧慧聚有些意外:“天氣這么冷,只是敬老卡激活的小事,上海銀行服務太周到了。”
在病房這樣一個特殊而狹小的環境下,黃瑩和顧慧聚按照上門服務標準流程,在不影響病房其他病人的情況下,耐心細致地與蔣伯伯進行充分溝通,核實了蔣伯伯激活敬老卡的真實意愿和所需信息,并成功委托老伴喬阿姨后續辦理操作。
無獨有偶,前一天,上海銀行市北分行虹口支行為家住吳淞路的古稀老人,上門辦理敬老卡掛失補發。
“辦理業務的過程并不復雜,但對于蔣伯伯這樣的客戶,要親自到銀行網點,卻非常難。”黃瑩說,特別的情況需要特別的服務,無論業務大小和難易,只要能為客戶切實解決問題,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完成這一單,黃瑩和顧慧聚又投身寒風中,匆匆趕往下一個上門服務點。
97歲高齡老人出門不便,需要到期換卡;72歲臥床病人,要辦理特種存單銷戶……2月8日這天,她們共完成5筆上門服務。
已設置60余個集中受理點
據了解,上海銀行上門服務對象主要就是如蔣伯伯這樣,因高齡、重病、行動不便等無法到營業機構現場辦理業務,卻能夠真實、清晰表達辦理意愿的特殊人群。
上門服務不僅是一項業務舉措,更是上海銀行踐行社會責任、傳遞金融溫暖的具體行動。
去年以來,針對行動不便、高齡等特殊群體的需求,上海銀行組建專門團隊提供上門服務,目前已設置63個集中受理點。不論寒潮天還是酷暑日,上海銀行上門服務“機動隊伍”奔赴社區街鎮、養老護理院、居民家中等,持續滿足特殊群體金融需求。
去年全年,上海銀行累計上門服務逾3100人次。2025年以來,已累計上門服務逾350人次。
建立數字化上門服務體系
目前,圍繞老年客群,上海銀行組建專業隊伍,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數字化上門服務體系,致力于讓這份金融關懷融入每一次的服務中。通過線上化流程跟進,實現預約登記渠道拓展、任務調配環節跟蹤、預警提示信息等功能,讓上門服務清晰、可見。
一次次上門服務,不僅解決了廣大老年人的實際問題,更在上海銀行與老年客戶群體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特別的服務給特別的你”,上海銀行以便捷貼心的上門服務,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積極履行金融國企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深耕全渠道適老服務
上門服務完成后,上海銀行工作人員還會視情況,介紹上海銀行手機銀行大字版、“云網點”服務等,并耐心指導如何登錄使用,以便老年人后續更便捷地“宅家”辦理相關業務。
近年來,除了打造上門服務特色,上海銀行在線下網點適老化改造方面,持續打造敬老專區、對老年人客流較高和環境老舊的網點實施適老化改造和服務環境升級,并打造養老特色網點。
在線上適老化改造方面,針對手機銀行,圍繞“安全、簡單、好用”目標,煥新升級手機銀行9.0老年客戶專屬版手機銀行,提供語音讀屏、一鍵呼叫樂齡專線,設置可信“守護人”等功能。同時,拓寬“云網點”服務場景,覆蓋90%個人非現金類常見業務場景,引入“數字員工”提供線上陪伴式服務。此外,對95594“樂齡服務專線”全面適老化改造,提供直達業務菜單、專屬人工、定制預約外呼等。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