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7日訊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顯示,為強化供應鏈金融業務規范管理,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總局、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于規范供應鏈金融業務引導供應鏈信息服務機構更好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有關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指出,鼓勵發展多樣化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鼓勵商業銀行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更多采取直接服務方式觸達供應鏈企業,提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質效,積極探索供應鏈脫核模式,利用供應鏈“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支持供應鏈上中小企業開展信用貸款及訂單貸款、存貨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等動產和權利質押融資業務。鼓勵商業銀行完善供應鏈票據業務管理制度、優化業務流程和系統功能,推動供應鏈票據擴大應用。研究推動經營主體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試點供應鏈票據有限追索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開展供應鏈票據資產證券化試點,拓寬票據融資渠道。
《征求意見》強調,規范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管理,切實履行貸款管理主體責任。完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基于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貸款、債券、應付賬款等全口徑債務監測機制,認真審核核心企業的融資需求和資金用途,加強對核心企業生產經營、市場銷售、存貨周轉、貨款支付等經營狀況監控,及時跟蹤其信用評級、授信余額、資產質量等因素,對于出現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持續為負、預付賬款或應付賬款比例異常、嚴重信貸違約等情況的核心企業,嚴格控制風險敞口。要嚴防對核心企業多頭授信、過度授信以及利用供應鏈金融業務加劇上下游賬款拖欠。
此外,《征求意見》提出,規范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業務,完善管理框架,防范業務風險。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的開立、轉讓應具備真實貿易背景,不得基于預付款開立。供應鏈信息服務機構應做好貿易背景材料的信息歸集。商業銀行提供應收賬款電子憑證融資服務,應當嚴格審查貿易背景材料,有效識別和防范虛構貿易背景套取銀行資金和無貿易背景的資金交易行為,同時應積極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優先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相關企業及中小企業融資,嚴禁借此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應收賬款電子憑證付款期限原則上應在6個月以內,最長不超過1年。付款期限超過6個月的,商業銀行應對賬期合理性和行業結算慣例加強審查,審慎開展融資業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