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新浪財經主辦的“金麒麟(603586)論壇·2024金融新篇章”今日在京召開。原中國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出席并發表演講。
于學軍表示,2025年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應當關注三點:
第一,中美之間利差擴大,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直接影響國內流動性放松。
于學軍認為,關鍵要進行深入的結構性分析,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每當它出現增加或者增速提高時,一定預示著流動性放松、經濟活躍、景氣回升。相反,每當它增長降低,甚至像去年出現減少時,一定表明流動性收緊,更及增長乏力,下行壓力加大。新口徑公布以后,希望研究者要特別關注當中的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的增減變化,關注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與個人活期存款之間的差別。
第二,去年下半年以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進入降息周期,預計今年尤其在下半年之后,中國面臨的外部貨幣環境會逐步有所緩解松動。
歐洲由于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的影響,以及經濟增長表現疲弱,預計仍會維持降息頻率,甚至有可能加快。隨著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政策利率的持續降低,尤其是到下半年,全球的貨幣環境應該發生明顯的改變,人民幣與美元的利差收窄,從而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穩定,改善國內流動性狀態,并減緩減輕經濟下行的壓力。
第三,自去年9月之后,中國出臺了一系列世界性經濟政策,其中貨幣政策增量明顯,是觀察今年中國經濟形勢的重要變量。一是降準降息,央行承諾今年仍會繼續降低;二是央行入場購買國債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三是專門針對資本市場推出的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等,隨著這些政策的持續加量,中國的貨幣信貸市場預計會出現一定的變化松動,這將對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營業盈利等帶來潛在的影響變化,這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密切觀察,及時捕捉這種變化商機,繼續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來源:新浪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