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太卷了,大家對于有利潤的行業基本上都會蜂擁而上,使得盈利空間被大幅擠壓。金融科技出海,利潤約為國內的3倍,前景很值得期待!1月4日,在新金融聯盟舉辦的“新外部環境下金融科技出海的挑戰與應對”內部研討會上,談及出海的初衷,一位嘉賓坦言。
會上,新金融聯盟學術顧問、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馬來亞銀行宏觀經濟研究總監鄭寧,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新金融行業總經理張翅,匯付天下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周曄,信也科技印尼業務首席執行官顧鳴,嘉銀科技副總裁陳彤,中電金信港澳事業部總經理朱巧琳做了主題發言。絲路基金投資三部負責人陳之平、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王誠交流。
會議由新金融聯盟秘書長吳雨珊主持,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來自海內外的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代表近80人通過線上線下參會。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
研討會現場
出海去哪兒?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正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走入東南亞、拉美、非洲、中東等地區,拓展互聯網信貸、移動支付、數字基建等新市場,取得不俗成績。
在選擇出海目的地時,市場規模是關鍵的考量因素。通過綜合評估人口規模、GDP水平、手機與金融滲透率等多個維度,能夠更好地判斷市場機會。金融體制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些新興市場,存在未被現有企業與體制滿足的需求,有更大發展潛能。
東南亞市場經濟很有活力、年輕人多,印尼、菲律賓人口平均年齡為30歲以下。年輕人傾向于借錢消費,這使東南亞成為適宜的出海目的地。
東盟十國總人口近7億,其中印尼人口占比近半,越南人口突破1億。“基于人口因素,外資企業青睞印尼和越南市場。語言能力是馬來西亞市場強項,外派人員在該地生活較為安全、舒適。新加坡的缺點是市場規模小,金融發展比較成熟,老百姓在投融資、支付及電子購物方面痛點不多!编崒幈硎。
非洲人口眾多,與中國雙邊關系相對友好,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潛力巨大,但整體基建薄弱,營商環境不穩定,政府效率較低。拉美政治制度較為成熟,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監管也不夠清晰與嚴格。比如,在墨西哥,做什么利率的玩家都有,競爭態勢比較混亂。
在中東,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海灣阿拉伯國家為實現經濟多元化轉型,制定和實施了雄心勃勃的國家愿景,在數字支付、區塊鏈、數字銀行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王誠表示,中國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這些場景,國內企業出海中東,可在這些領域“降維打擊”。
不過,王誠提示,可將中東作為出海的補充項,而不是第一站或唯一選項。中東地區有十余個國家,總人口卻只有4億多,絕大部分國家人口都在5千萬以下。中東市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碎片化程度非常高,監管政策差異非常大,企業出海需要衡量投入和產出的經濟性。
出海干什么?
進軍不同區域市場,中資金融科技企業的切入角度也不同。東南亞國家經濟較落后,對理財、保險的需求較小,機會主要集中在信貸、支付、科技輸出等方面。從市場體量看,東南亞的最大蛋糕還是在印尼。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顧鳴表示,穆斯林的教義禁止收利息,印尼作為相對開放的穆斯林國家,會允許互聯網貸款行業存在,但不會任其爆發式增長。中國出海企業在印尼的互聯網貸款業務,僅占當地信貸市場份額的2~3%。“在印尼開展現金貸業務,項目周期長,資源占用大,競爭頗為激烈!标愅J為,印尼的嚴監管給信貸公司提供了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較清晰。雖然印尼的監管合規利率在千二千三之間,遠高于中國,不過,與國內相比,印尼數據較少,且對欠債不還缺乏相應的法律震懾,這對出海機構的展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霸跂|南亞,中國企業在支付領域的機會主要存在于兩方面:中資企業的海外收單業務、國人境外旅游的支付業務!鳖欨Q表示,除了越南以外,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科技人才培養能力較弱,金融科技輸出有著大把的機會。但是當地的監管有模糊之處,此外還有地頭蛇,最好能與靠譜的本地人一起做!跋愀凼呛托录悠虏Ⅰ{齊驅的金融科技出海目的地。”朱巧琳介紹,兩年前,中電金信將境外業務中心由新加坡移到了香港。原因有幾點:一是香港政府大力推動數字化,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風險合規上為科技企業提供了“試驗田”的環境。二是香港與內地管理模式越來越接近,香港政府、交易會、馬會等政策性機構在信創領域都有較大需求。三是香港銀行信息化建設落后于國內接近十年,當地的156家銀行大多是缺乏科技能力中小銀行,亟需有實力的科技企業為其賦能。中東的市場機會集中在助力科技轉型方面。在ESG與電動化的大趨勢下,焦慮感促使中東盡快將石油資源轉換成長期競爭力,在光伏、電動、科技領域需求強烈。中資企業在中東談的全是轉型,中東不缺錢,合作方更強勢,條件較苛刻。非洲的移動錢包注冊用戶數居全球首位,有著巨大的市場,但非洲比較落后,從傳統角度切入會比先進領域機會更大。
出海怎么干?
金融科技出海,不僅要了解當地文化、法律、營商環境,更要準確理解和遵守各類監管要求。此外,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也給出海企業增添了不確定性。
“政商環境的重要性大過人口基數。”多位嘉賓對局勢變幻可能帶來的風險感觸頗深。陳彤認為,出海企業需要主動加強與當地監管及協會的對話,更好地預知未來的風向。鄭寧表示,中資出海不能把利潤都賺光,必須讓利。近幾年,中國電子商務在東南亞發展迅速,但最近在泰國和印尼遭遇監管條例的阻滯。問題就在于中國商品價廉物美,對當地商家造成了威脅,政府必須采取措施加以打壓。
跨國業務還會面臨時區、文化、語言、決策等方面的挑戰。陳彤建議,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吸收和培養,加強國內外員工的交流互訪,提升跨國協作效能。
融入出海目的地的生態建設,是屢試不爽的“打法”。國外的數字化生態和國內截然不同,云計算、GPS、SAAS等方面完全不一樣,且ToB環境的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生態,與國際數字化生態系統對接,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深耕。不同于國內的大基數市場,一個商業模式就可以覆蓋一類業務,境外市場成功的關鍵在于構建生態合作體系,需與云計算廠商、基礎設施建設商,以及應用開發商等各方緊密協作,形成穩固的聯盟,共同開拓市場。
金融科技業務大多以APP為載體,除了滿足監管要求,還應滿足應用商店的要求。在海外的大多數市場,安卓系統最主要的應用商店是谷歌PlayStore,不能上架或不能持續上架,將對獲客造成重大影響。2024年,菲律賓、墨西哥、非洲多國都出現了多次APP大規模下架的情況,出海企業需要更好地理解把握應用商店的要求。
匯率風險同樣不容忽視,例如在非洲的尼日利亞,利潤很大部分會被匯率蠶食,必須考慮如何規避該風險。
事實上,在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中資企業已經跑出了一套強大的能力,出海具有競爭優勢。需要防范的是,內卷化競爭在境外再次上演。因此,企業之間需做好協調,避免打價格戰。
而想要金融科技在海外長期可持續發展,最終還是要為當地提供價值,尊重與融入當地生態,切實為當地GDP、人才成長做出貢獻?萍汲龊2皇菫榱祟嵏彩澜,而是擁抱世界,與世界一起發展。
(文| 余春敏)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新金融聯盟NFA。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