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公告,為更好發揮證券基金機構穩市作用,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持續推進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落地。根據參與機構需求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并于2025年1月2日完成招標。本次操作金額為550億元,采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3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為10bp。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這是真金白銀支持資本市場的舉動,有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
互換便利是對資本市場最直接的支持
楊德龍告訴記者,人民銀行第二次開展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下簡稱”互換便利“)操作非常關鍵,特別是在今日股市整體下跌的情形下,有利于改變投資者的預期,提振資本市場接下來的表現。
楊德龍分析,人民銀行通過互換便利支持機構投資者以更多資金買入股票,這無疑是對資本市場最直接的支持,所以信號意義非常明顯。
記者注意到,2024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公告,為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將于近期開展第二次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互換期限1年,可視情展期,面向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操作,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即日起接受機構申報。
從互換便利的產生過程看,2024年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現場披露,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第一項便是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這項政策將大幅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潘功勝說,這項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這些機構會由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按照一定的規則來確定,可以使用他們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作為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國債、央行票據與市場機構手上持有的其他資產相比,在信用等級和流動性上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機構手上有資產,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流動性比較差,通過與央行置換可以獲得比較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將會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各方明確業務流程、操作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委托特定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與符合行業監管部門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互換交易。互換期限1年,可視情展期。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可用質押品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征分檔設置。通過這項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投向資本市場,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專家:2025年的行情或為斜率不太高的“慢牛”
楊德龍分析,從2024年9月24日,三部門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一攬子”的重磅政策,極大地改變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市場趨勢得到反轉。
根據2024年12月份兩次重要會議的表態,楊德龍表示,未來財政政策方面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方面適度寬松。目前貨幣政策方面已經降息,下調了存量房貸利率等,預計2025年還會進一步降息、降準來釋放流動性,同時保持中長期貸款利率LPR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楊德龍表示,僅靠貨幣政策不夠,下一步財政政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目前財政部出臺10萬億元化債計劃主要是減輕地方政府還本付息的壓力,讓地方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資金精力來改善民生。下一步在財政政策方面可能加大中央舉債的力度,通過提高赤字率,讓中央通過發債來直接拉動投資,帶動消費。
楊德龍進一步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九大任務,其中第一條便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說明當前解決經濟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需求不足的問題。所以2025年政策力度將加大,重點在需求端拉動,這將推動經濟數據出現改善。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資本市場也有望延續這輪牛市的走勢,出現第二波、第三波的上漲行情。
在楊德龍看來,2025年的行情可定義為斜率不是太高的“慢牛”“長牛”,而不是“瘋牛”“快牛”。所以市場的風格是多元化的,并非只有成長股漲或者只有價值股漲,成長股和價值股可能會有輪番表現。不同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去選擇不同的方向,才能有較好的賺錢效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