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數字金融作為新興數字技術與傳統金融服務的融合業態,已成為助力金融強國建設的強大動能。浦發銀行深刻把握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為關鍵驅動,加快推進數智化轉型,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更好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18日,浦發銀行在滬舉辦“數字金融服務暨‘浦惠來了’‘手機銀行’煥新”發布會。聚焦“數智新浦發· 雙核芯服務”,推出數字金融綜合服務體系、煥新發布“浦惠來了”APP和“手機銀行2025”。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亞洲金融協會創始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馬彬,新華社上海分社黨組書記、社長王永前出席活動并致辭。浦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為忠,黨委副書記、行長謝偉出席活動。
張為忠表示,浦發銀行始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為關鍵驅動,加快推進數智化戰略實施,聚焦五大賽道,構建“五數”經營新模式,推進數字化、線上化、平臺化、生態化發展,聚力打造“浦惠來了”和“手機銀行”兩大核心平臺,發揮平臺連接客戶、聚合需求、開放共享的特性,構筑新型經營組織方式和服務模式,切實提升浦發銀行對長尾客戶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為浦發銀行高質量發展注入“芯”動力,推動數字經濟新發展。
發布會上,浦發銀行推出了“數字金融服務體系”。該體系以數據為基,以用戶為本,以“智、簡、融、惠”為核心 。
具體來說,一是以數據技術之“智”,強化數字金融發展基座。以“AI+KI”為數字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力方向,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二是以服務流程之“簡”,彰顯數字金融為民初心。聚焦運營流程和客戶旅程,運用數字技術開展“端到端”的“流程簡化”,提升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三是以多元生態之“融”,提升數字金融服務效能。以數據為橋梁,以平臺為鏈接,將用戶服務擴展到“金融+非金融”的綜合生態之中。四是以陪伴服務之“惠”,拓寬數字金融觸達邊界。創新智能服務模式,打通成本邊界和效率邊界,使金融服務惠及更廣大客戶群體。
基于對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的總體思考,浦發銀行煥新發布了“浦惠來了”APP、“手機銀行2025”。“浦惠來了”APP打造的“五芯”服務,致力于為中小微客群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一站式、綜合化、智能化服務平臺。“芯”貸款,解決了用戶面對琳瑯滿目產品“盲選”的難題,通過“融合測額”功能,快速為客戶提供適配的信貸產品;“芯”交易,推出“無盾安全轉賬”新方式,以及為輕型創業公司提供的法人可單人操作的薪資發放模式,讓資金管理更高效;“芯”生態,通過開設集金融產品、交易、咨詢與服務于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專區,為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科技企業提供相匹配的融資產品;“芯”成長,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制“公個一體”的用戶成長體系;同時,“智惠等級”和“智惠分”等權益服務,有效降低用戶經營成本;“芯”陪伴,運用AI技術推出數字客戶經理,全天候、全旅程陪伴,成為企業健康成長的堅強后盾。
“手機銀行2025”主打用戶體驗“零距離”、智能服務“一站式”、財富陪伴“全旅程”。用戶體驗方面,通過技術賦能實現手機銀行頁面秒級加載,并推出即時通訊、無障礙視聽和同屏輔助等功能,線上線下協同,讓金融服務無障礙、更溫暖;智能服務方面,發揮數據要素的驅動作用,提升“浦閃貸”智能決策能力,從線上申請到完成授信最快只需1分鐘。財富陪伴方面,打造匯聚全市場8000余款產品的財富超市,“智慧選品”服務讓投資理財更有的放矢,財富生態圈的優質資訊和活動信息讓全旅程的陪伴服務更豐富多彩。
活動現場,華為思想研究院院長潘少欽、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圍繞“人工智能”和“數字金融”分享真知灼見。此外,浦發銀行還與上海數據集團旗下三家子公司簽署數字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數字金融合作伙伴開啟“嘉年華”活動,以數字金融為鏈接,與各類生態合作伙伴共享共建、共創共贏,打造平臺生態融合、數字金融服務的新范式。來自政府機構、社會團體、數字金融合作伙伴、科創企業、供應鏈企業的百余位嘉賓參加活動。
立潮頭,“浦”新篇,金融為民踐初心,數智驅動向未來。浦發銀行將始終牢記使命擔當,認真踐行金融服務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實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數字中國”和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做出新貢獻。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