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來自《中國民商》
作者:閔曉強
編輯:李 鑫
盡管經歷了9月24日以來的政策性牛市,多數公募基金公司快速修復年內凈值表現,但是還有不在少數的基金由于前期挖坑太大,截至11月中旬年內表現仍然不佳,比如本文的主角萬家科技創新基金。
公開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的1月7日,除去2021年全年實現組合正收益外,2022年、2023年、2024年開年至今,基金組合全部體現為下跌,尤其以2024年至今的表現最為慘淡。截至11月15日收盤,該基金組合年內下跌約為24.35%,這在4120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4095位。常年業績不佳導致年化收益數值慘淡,同期該基金A類份額的年化收益僅為-7.66%,這在842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823位。
重倉科技股卻享受不到科技紅利
從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來看,其字面表述設定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收益率*60%+中債綜合指數收益率*25%+中證800指數收益率*15%”,截至11月15日該基金的最新凈值為0.6788元,也就是成立以來至今虧損了大約32%。
再從該基金的投資范圍來看,基金契約中表述為:“本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95%,其中投資于科技創新主題的股票應滿足科技創新產業及子行業的定位要求且占非現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結合基金經理變化來看,明星基金經理黃興亮作為首發基金經理掛帥一直管理至今,另一基金經理武玉迪則是在2023年7月中旬加入管理。
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女基金經理武玉迪目前的累計任職時間不到一年半,她曾在正心谷任投資研究部高級分析師,當下在萬家基金總共管理3只產品,在三季度末的合計管理規模僅約為12.88億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報約為40%。從2024年以來的表現看,只有萬家科技創新混合一只的收益回報為負。
進一步從該基金的持倉來看,我們先看最近的基金三季報,發現十大重倉股中僅有中國汽研(601965)一只年內下跌,另外九只重倉股都實現了至少漲幅超過10%,特別是新易盛(300502)和生益電子的年內漲幅實現了翻番。不過對比上一季度的重倉,這兩只重倉股彼時還都未上榜。但再看組合中年內漲幅第三的公司,這就是9月30日時排在第五重倉股的半導體公司北方華創(002371),目前年內的漲幅約為72.45%,但是該股同樣未在上一季度進入榜單前十。
問題在于除了這幾只股票年內漲幅較大外,再往后的重倉股漲幅都在10%到20%之間,它們分別是京東方A、電連技術(300679)、TCL科技、中國移動和彩虹股份(600707),而它們在上一季度也沒能進入到前十。因此,兩位基金經理在當季等于是將全部的重倉股更換了一遍。但問題在于,這樣的全盤洗牌,難免有錯殺好股的可能。比如二季報的第九大重倉股是寒武紀—U,年初至今漲幅翻了兩倍,但是在三季度重倉中已經消失了。
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本基金在三季度做了比較多的倉位調整,維持了部分半導體公司的配置,減持了部分軟件服務類公司,增配了面板、AI算力、以及一些在震蕩陰跌中,絕對估值開始顯得有吸引力的科技制造業公司;同時考慮基金整體調倉過程,倉位做了一定的降倉操作。”
黃興亮管理QDII基金也值得關注
由于此前管理萬家科技創新業績欠佳和產品增配了新基金經理,因此或有理由推斷,該基金目前管理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另一位基金經理武玉迪。同時再審視黃興亮當前所管產品,截至三季度末,他管理的7只基金合計規模約為118.13億元,但未有一只基金能夠實現任職回報翻番,特別是他的最佳回報還是出現在早年供職于光大保德信時代。
除去上述關注到的萬家科技創新“墊底”他的多只產品外,其獨自管理的QDII基金萬家全球成長一年持有期混合也引發質疑,畢竟在內地頂流的基金經理中,也僅有張坤等極少數人能夠同時駕馭A股基金和QDII基金。
再分析他管理的這只QDII產品,該基金成立于2021年的9月22日,成立至今逐年在分類排名中表現不佳:2022年全年,該組合凈值全年下跌29.75%,在56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48位;2023年全年,該組合凈值全年下跌19.27%,在69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60位;2024年到目前,該組合凈值目前上漲5.55%,在96只同類基金中排在64位。由此,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僅為-16.67%,在同類的56只基金中排在了第49位。
不過從持倉來看,黃興亮真正能選到非內地和非香港的公司十分有限,三季報的重倉中僅僅包括了阿里拉姆制藥和KYMR兩家公司。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民商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