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10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0月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了6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操作5000億元,實現了工具創設后的高效落地。
除了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央行10月31日發布的國債買賣業務公告顯示,10月央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凈買入債券面值為2000億元。此前,央行在10月25日還開展了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盡管10月MLF比去年同期縮量890億元,但綜合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來看,當月央行凈投放中長期資金超6000億元。
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以及MLF操作是在央行每日根據一級交易商需求連續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基礎上,額外投放的中長期資金,有利于保持短、中、長各期限流動性合理充裕,體現央行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
作為央行在10月28日宣布啟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此次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6個月,可完整跨過春節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
公告明確,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采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交易過程中,雖然債券會劃轉到資金融出方賬戶,其在會計處理上并不記為債券資產。據接近央行人士介紹,央行買斷式逆回購的會計處理與市場現有買斷式回購交易一致,央行資產方增記對一級交易商債權,而不是債券資產。這與7天期逆回購以及MLF相同,反映了買斷式逆回購本質上仍是資金業務。同時,買斷式回購存續期間債券押品的利息將返還一級交易商,避免了票息高低對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定價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