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000402)論壇年會平行論壇“AI+金融賦能數字金融新篇章”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對人工智能與數字金融融合賦能發表最新觀察與建議。
金融是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速建設金融強國,著重做好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預測,到2027年,全球金融業在人工智能的支出將達到9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9%,是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
尚福林表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領域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應用已經能夠支持語言、視覺、語音等多模態交互,并展現出更高級別的邏輯推理能力,對賦能金融行業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金融業務產生的海量數據(603138)為人工智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金融業將成為智能化的先行者。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對金融業經營運行將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三個核心要素,其中數據是關鍵、技術是核心、算法是基石。
金融可能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最大受益者。人工智能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及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方面賦能。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賦能金融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一是在模型不透明風險方面。存在難以解釋和追溯輸出結果的監管難題,帶來金融穩定性風險。同時,廣泛使用訓練有偏的信貸審批助手,可能導致金融風險評估和信貸決策的同質化,加劇金融的脆弱性。二是在不可預知的風險方面。人工智能根據過往數據訓練的結果,可能無法準確反映現實和預測問題。三是在網絡安全風險方面。人工智能應用需處理大量敏感的個人和財務數據,增加了網絡攻擊的風險和數據泄露的可能。
基于此,尚福林提出人工智能賦能數字金融的幾點建議:一是廣泛應用,深化融合。一方面,積極探索應用場景,通過實踐打磨和完善大模型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場景智能化水平,構建數字化、智能化金融生態體系。二是加強合作,共建生態。包括增強合作聯動、支持關鍵技術研發、降低應用門檻三個方面。三是推進數字資源共享,提高數字化水平。包括充分運用好金融業自身生成和收集的數據;通過合法合規途徑共享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各類平臺的數據信息;共享政府信用信息平臺的數據信息。四是守住底線,保障安全。一方面,加強安全標準建設。不斷完善金融數據的安全標準體系,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為金融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提升風險防范能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