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在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應對變化的世界”上,多位嘉賓就如何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展開深入討論,呼吁加大對科技創新前端的金融支持,建議構建可持續科技金融體制,做好上海科創、金融“雙中心”建設。
找準金融賦能科創
關鍵環節
“從我國過去10年發展過程中,理論界、實業界、政治界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大國崛起需要科技崛起,科技崛起必須利用金融,而金融發展必須以科技金融作為邊際增長點。”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說,這件事不得不干,不得不好好干。
如果將科技創新分為研發、中試和產業化三個階段,各階段對金融的資金需求也有所不同。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總結稱,研發階段的資金主要來自企業或者個人自籌以及政府引導基金,中試階段的資金主要來自風險投資和戰略投資,產業化階段的資金主要來自商業銀行貸款、政府扶持以及其他市場渠道的支持。
“金融對創新的支持正在向創新的前端延伸。”尹艷林說,整個世界范圍內,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周期明顯縮短,呈現出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指出,總體來看,我國金融已經形成包括信貸、股票、債券、創業、投資、保險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服務體系。但是從科創企業的全生命周期來看,對于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金融支持相對薄弱。
劉元春認為,在金融與科技耦合的過程中,需要找準金融賦能環節,應加大基礎研發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融資力度。
構建可持續科技金融體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陳文輝對此認為,金融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種支持工具,必須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做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可持續科技金融體制。
陳文輝建議,要推動完善股權投資基金,通過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在體制機制上保證投資者的信心,使投資者有能力投資科技初創企業。
他認為,股權投資基金要求大量耐心資本供給,必須在制度上確保長期投資、暢通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全鏈條閉環高效運行。
雖然直接融資很重要,但考慮到我國金融體系中銀行信貸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我們的科技創新不能沒有、實際上也離不開銀行機構的大力支持”。尹艷林說,金融機構要發揮好科技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必須深化改革銀行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的制度體系。
在他看來,商業銀行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企業的風險評估和金融服務能力。積極發展投貸聯動模式,包括支持商業銀行與創投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等開展多種形式合作。鼓勵銀行設立專業的科技金融機構,如科技金融事業部等。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優勢,發揮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的積極作用。
建設好科創金融
“雙中心”
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正是聯動上海建設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著力點。
香港交易所前主席史美倫表示,上海是少數具備了發展科創中心條件的金融中心,這一點紐約沒有、香港也沒有,香港在科創方面需要靠深圳。
“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為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的建設提供更好的資源配置。”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表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進一步發展,離不開科技對其效率、能力的提升。
“金融中心建設和科技中心建設往往是互相促進。”霍穎勵建議,如果上海要進一步發展“雙中心”,就要利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圍繞當前科技金融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支持,包括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