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
8月27日下午,為引領上市公司貫徹落實好科技領域的改革任務,以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譜寫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深化改革·創新提升”——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系列講壇(第八期)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專場在“東方藍寶石”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成功舉辦。本期講壇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指導下,由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上海上市公司協會、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寧波銀行聯合主辦,上海市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學會、上海長三角產業賦能研究院、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君合律師事務所協辦。
相關政府機構、上市公司、科創企業、金融機構、各商協會會員單位代表150 余人出席線下活動,新華社現場云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視頻號等平臺同步直播,線上觀眾近十萬人次。
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助理李志琴在致辭中提到,夯實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是我國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更是推動科技和產業發展由“跟隨者”向“引領者”重大轉變的迫切需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守正創新”。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從科學創新走向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過程中,企業和企業家處于關鍵的鏈接位置,也是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關鍵變量與環節。李志琴表示,以期通過本次活動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探討企業創新主體目前的現狀、面臨的機遇以及實現的路徑,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作為新華社的直屬機構,是新華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已打造多個系列性講壇,如國資大講壇、海上院士講壇、陸家嘴資本夜話、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大講堂。未來,中心將繼續發揮資源優勢,搭建一個開放、共享、交流的平臺,促進企業、產業、資本等多方融合發展。
寧波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朱菲菲在致辭中表示,上市公司是當下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承擔著解決產業發展關鍵技術難題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責任。很多上市公司在一些關鍵領域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在產業端,進一步利用數字技術改造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探索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核心產業鏈生態圈。在人才端,積極強化科技人才培養、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高精尖產業發展優勢,以實績實效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指明了我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方向和改革措施,這些為上市公司提供很多新的發展機遇。
寧波銀行作為首批在A股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全球百強銀行,始終跟隨國家戰略指引,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在創新端,銀行打造了鯤鵬司庫、波波知了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開放銀行數字化生態方案,提升對新技術、新產業的包容性,助力企業跑出新質生產力加速度。在服務端,持續推進專業化、國際化、平臺化、數字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整合多方資源、組建企業服務聯盟,努力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全方位賦能,力爭以卓越的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發表題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劍指何方”的主旨演講。連平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為下一階段金融改革做了重要部署。連平表示,要構建有力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金融體制,要健全完善銀行支持體系,并通過常態化地實施科技創新再貸款安排,以推動今年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盡快落地生效。他建議,中央銀行在未來幾年,持續安排一定規模的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商業銀行發放更大規模的相對較低利率貸款,支持一大批科技創新主體。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助于推動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連平強調,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要從問題導向出發,著重解決上市公司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突出矛盾以此來培育高質量上市公司。連平表示,要通過拓展優質上市公司來源,優化上市公司結構,以提升投資價值;同時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強化監管,夯實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法治基礎;在制度建設方面,加快推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背信罪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出臺。
上海硅產業集團執行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博士李煒就“踐行新質生產力,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發表演講,介紹了半導體產業在國內的現狀,其對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在半導體產業中,硅片是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基石,硅基材料支撐了整個半導體產業和電子產品市場發展與革新,是電子信息產業鏈不可或缺的基礎。集成電路在諸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各種高新技術中都有廣泛應用。
李煒表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而集成電路是科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心(芯)。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研究所所長,博士,教授級高工王森圍繞“數字孿生技術助力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發表主旨演講。王森表示,過去工業領域的路徑是數字化改造,把原有信息化的內容轉換成數字化、智能化的內容。現在探索的是數字化轉型,即從數字化、數字平臺化轉為平臺智能化的路徑。其中,數字孿生技術是支撐智能制造從理論走向應用的關鍵系統,牽涉到數字空間、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
王森提到,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工業生產能直接預測產品成品質量,以及識別設計缺陷。數字孿生是綜合運用智能感知、計算、數據建模等信息技術,通過軟件定義,對物理空間進行描述、診斷、預測和決策,進而實現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交互映射。
未來,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能搭建起應用工業元宇宙與物理世界之間的橋梁。王森認為,元宇宙將同時具備時空性,人機性,經濟增值性的屬性,成為虛實共生,綜合集成的新型工業數字空間;虛實協同、全沉浸式的新型工業智慧互聯網系統;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載體。“我們離這樣的技術還有很長的路,但創新永遠在路上。”王森強調。
據悉,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系列講壇每期聚焦一個議題,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企業管理者、金融機構代表共同探討行業前沿議題,為上市公司平穩、長遠的發展保駕護航,為行業未來前景繪就藍圖,以期進一步賦能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壯大,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