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養老金刷屏!
過去的這個周末,關于房屋養老金的傳言和解讀滿天飛。起因是,8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答記者問談及房屋養老金制度時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特別說一下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那么,房屋養老金是否需要老百姓(603883)掏錢呢?今天,最新的權威回應也來了。住建部直屬期刊《建筑雜志社》微信公眾號8月26日發布社評文章稱,連日來,早在2022年開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養老金制度,被嚴重誤讀!房屋養老金不是房地產稅,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
隨著話題刷屏,行情也已引爆。今天早盤,房屋檢測龍頭國檢集團(603060)、上海建科和建科股份都出現漲停行情。國盛證券認為,該項政策受益方向有兩個:一是,存量房檢測市場規模超900億元,房屋養老金落地有望加速需求放量。二是,此次會議將“房屋安全保險”作為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三項制度之一,后續預計將在更多省市鋪開,有望帶動工程質量保險評估需求上行。
來看報道!
官方回應
8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特別說一下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由此,房屋養老金成了上周末的熱門話題。8月26日,住建部直屬期刊《建筑雜志社》微信公眾號發布社評文章稱,連日來,早在2022年開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養老金制度,被嚴重誤讀!
文章指出,在董建國副部長的原話中,他最后提到“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這里的公共賬戶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很多自媒體、視頻博主沒看或沒細看完整的表述,就下結論說政府要收房屋養老金了。上述完整的表述中已經說得很清楚:“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
正如很多專家所言,養老金公共賬戶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有:城市政府可以通過地方財政補貼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原公房出售資金等多渠道歸集。為什么要研究房屋養老金制度?這其實是非常緊迫、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站在想方設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角度考慮的。步入存量房時代,越來越多房屋出現老化,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不容忽視。
有人說,不是有房屋維修基金制度嗎?的確,每位購房者買房時都按建安成本5%—8%繳納了房屋維修基金,其在保障小區日常安全運轉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因數量十分有限,已難以滿足維護城市房屋安全和老舊小區更新需要。正因如此,為了探索建立一個穩定的能用于存量房安全體檢、安全管理、維修更新補助的資金池,減少未來存量房規模越來越大、支出越來越大的壓力,也為減輕居民后顧之憂,讓大家住的安全、住的安心,近年來,政府部門多次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大家都很關注的房屋養老金制度,其實是一項為老百姓房屋安全和生命財產安全考慮的、兜底性制度設計,早就在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文件里提出過。
行情也已引爆
隨著話題刷屏,行情也已引爆。
國盛證券認為,我國現行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主要指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系居民購房辦理房屋產權證時必須繳納的費用,目前全國結余超1萬億元。此次建立的房屋養老金制度主要使用公共資金建立公共賬戶,按照“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地方政府探索資金籌集渠道,潛在資金來源包括地方財政補貼、土地出讓金按比例撥付、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分配等旨在彌補個人賬戶資金規模有限、提取流程繁瑣的制度短板,有望為存量房安全體檢、安全管理、維修更新補助提供穩定資金池。
該項政策受益方向有兩個:
一是,存量房檢測市場規模超900億元,房屋養老金落地有望加速需求放量。當前我國存量房面積超300億平米,且老舊住房占比持續攀升,安全隱患突出,參考《深圳市既有房屋結構安全隱患排查辦法》,假設建造滿20年起需進行定期檢測,對應待檢存量房面積約132億平米,按照檢測單價7元/平測算存量房檢測市場規模約924億元,空間廣闊,后續房屋養老金制度落地有望為定期檢測提供資金支撐,加速下游需求放量。
二是,房屋質量保險評估。當前我國多省市穩步推進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制度,目前廣州、上海、重慶、北京等地已在住宅項目中強制執行,要求住宅工程強制投保。此次會議將“房屋安全保險”作為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三項制度之一,后續預計將在更多省市鋪開,有望帶動工程質量保險評估需求上行,相關業務包括前期質量風險識別與評價、全過程質量風險控制、輔助制定承保策略等。
今天早盤,房屋檢測龍頭國檢集團、上海建科和建科股份都出現漲停行情。
來源:券商中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