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大漲!
今天早盤,在A股開盤之后,人民幣突然直線拉升。分析人士認為,這與通脹數據有關。剛剛公布的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消費需求持續恢復,加之部分地區高溫降雨天氣影響,全國C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漲幅有所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經濟復蘇的預期。
另一方面,人民幣也被外圍盯上。最近幾個交易日,全球市場正從周一的暴跌中恢復過來,但現在又將注意力轉向人民幣。本周早些時候,日經指數大幅下跌,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跌幅,原因是日本加息后日元套利交易平倉。專家現在警告稱,人民幣可能是下一個經歷類似“空頭平倉”的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早盤,由于茅臺(600519)于昨晚披露了業績和新的分紅計劃,股價開盤直接高開超2%。高盛更是重申對茅臺的買入評級。與此同時,昨晚業績超預期的中芯國際A股漲逾4%,H股更是狂漲超7%,行業龍頭開盤可謂是集體大爆發。這也可能是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助推力。
人民幣爆發
今天早盤,重磅數據來襲。中國7月CPI同比0.5%,預期0.3%,前值0.2%。中國7月CPI環比0.5%,前值-0.2%。國家統計局表示,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3%,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受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影響,同比上漲0.4%,保持溫和上漲。
通脹數據在較大程度上激發了人民幣的做多動能。上述數據公布之后,離岸人民幣直線拉升。
另一方面,人民幣近期亦被外圍投資者盯上。在日元大幅升值之后,現在投資者正將注意力轉向人民幣,分析師警告稱可能會出現動蕩。本周一,日經指數大幅下跌,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跌幅,原因是日本加息后日元套利交易平倉。市場認為,人民幣可能是下一個經歷類似“空頭平倉”的貨幣。
套利交易策略利用日本的超低利率為高收益資產投資提供資金,但日本央行最近的加息打亂了這一策略。這迫使投資者平倉,引發全球市場崩盤。隨著中國維持低利率環境以刺激經濟,市場也逐漸擔心人民幣套利交易可能會瓦解,尤其是中國出口商持有大量美元儲備。隨著美元降息預期增強,人民幣開始走強,這些儲備可能很快就會兌換成人民幣。但一些分析師認為,人民幣套利交易解除的影響可能不如日元那么嚴重。
來自興業研究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中國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余額共1.134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1893億元;存款增長主要來自于貿易項下離岸市場留存的人民幣規模增長(利率較境內更高、匯兌更便利)。一季度末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存款余額共2420億元,已經超過2015年峰值水平;2020年年中以來新加坡人民幣存款規模顯著增長,反映了內資出海的旺盛需求。截至6月末,中國臺灣離岸人民幣存款余額共1302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10億元;2023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地區貿易順差的下行速率放緩,對應了臺灣人民幣存款規模觸底反彈。
浙商證券認為,短期看,人民幣匯率壓力的適當緩解、國際收支失衡風險的降低,可能意味著下半年拉動經濟更大概率仍以供給端工具為主,即工業穩增長。二季度我國GDP實際同比增速4.7%,較一季度的5.3%有所回落,結構上主要受房地產業、住宿餐飲業及金融業的拖累較大,體現出當前地產銷售、投資,居民消費、出行情緒不佳,下半年更大可能是通過二產發力對沖三產回落。人民幣大概率會演繹為區間震蕩。
市場結構的變化
隨著CPI數據轉強,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今天早盤,長債連續兩天出現殺跌行情。與此同時,紅利指數亦相對弱于整個其他寬基。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消費的茅臺和代表新質生產力的中芯國際表現非常出色。茅臺開盤一度漲超2%。這與昨晚茅臺公布的業績和分紅比例有關。高盛分析師LeafLiu等在報告中稱,假定貴州茅臺(600519)派息率在75%,預計其2024年和2025年的股息率分別在3.6%和4.1%。重申對茅臺的買入評級,基于其增長韌性和重新關注股東回報。Jefferies更是表示,貴州茅臺宣布將2024年—2026年的派息率提高至不低于75%,而茅臺的歷史現金派息率在45%—50%。投資者的初步反饋顯示,貴州茅臺股票現已躋身“優質股息”俱樂部,今年像美的和格力等跑贏的股票都因它們的高質量股息率。按15倍市盈率計算,茅臺股票目前的現金股息收益率為5%。
中芯國際A股早上更是大漲超4%,其H股開盤大漲超7%,芯片板塊集體活躍。中芯國際二季度營收和毛利率都超預期,其中毛利率超過上限,接近30%,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而且,從基本面上看,消費電子正在崛起,產業鏈所受關注度持續提升。
值得注意的還有地產板塊,今天早盤,A股地產股再度拉升,金地集團(600383)直線漲停,新城控股(601155)、中交地產(000736)、首開股份(600376)、萬科A、信達地產(600657)、保利發展跟漲。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海外的情況來看,若衰退預期成為現實,拉動中國經濟的動力可能就會轉變成內需和投資。在這種背景之下,人民幣是受益方面,而權益資產的出海邏輯也會生變,消費、地產和與投資拉動相關的品種可能會受到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