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商協會再度出手!
8月8日,中國銀行(601988)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發布消息稱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出借賬戶和利益輸送等國債交易違規行為被查處,已移交央行實施行政處罰。就在前一日,交易商協會對江蘇4家農商銀行啟動自律調查,這些機構涉嫌在國債二級市場交易中涉嫌操縱市場價格、利益輸送。
隨后,部分涉事農商行回應稱,正在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自查。另一涉事銀行回應稱,經初步自查,該銀行的相關交易都經過了正常的詢價,但由于交易量大,目前還在進一步自查中。
此前,有研究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出借債券賬戶等行為,通常用于規避監管要求、操縱市場或進行利益輸送,背后潛藏著市場價格信號失真、扭曲市場價格等市場風險,甚至可能面臨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進而影響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部分嚴重違規機構將面臨央行處罰
8月8日,據交易商協會官網通報,近期,在交易商協會查處的案件中,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在國債交易中存在出借債券賬戶和利益輸送等違規情形,交易商協會已將部分嚴重違規機構移送中國人民銀行實施行政處罰,對于其他此類案件線索交易商協會正在加緊調查處理。
8月7日,4家位于江蘇的農商行已遭交易商協會自律調查。據交易商協會通報,近日協會監測發現,常熟農商行、江南農商行、昆山農商行、蘇州農商行在國債二級市場交易中涉嫌操縱市場價格、利益輸送。依據有關規定,交易商協會對上述4家機構啟動自律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交易商協會通報稱,根據市場機構反映的情況發現,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存在涉嫌違規代持、出借債券賬戶等行為。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對6家中小金融機構啟動自律調查。
上述通報稱:“近期市場機構反映,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與外部人員串謀,利用國債利率下行預期進行代持、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所增加。各市場成員要加強內控,高度重視債券業務合規檢查,避免發生此類違法違規行為。”
交易商協會當時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債券交易結算鏈條分析,加大對違法違規交易行為打擊力度,并加強市場警示教育,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監管多次提示中小銀行長債風險
今年以來,我國中長期債券價格持續上漲,“債牛”特點明顯。相比去年,今年一季度以來,農商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在二級市場加大了購債力度,特別是在國債方面加大對超長期限國債的凈買入。
與此同時,農商行對長債的追逐行為屢受監管關注。為防范風險,降低杠桿率,部分省份農商行今年多次收到屬地監管部門的指導。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獲悉,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要求轄內農商行關注長債持倉風險,在國有大行賣出長債期間,不要大規模增加債券倉位,控制好持倉風險。
就在7月上旬,華東某省份農商行收到監管調研通知,其中要求說明債券投資業務情況。相關農商行被要求說明債券投資余額上升的原因,債券投資的主要考慮、決策機制,特別是中長期(5年以上)債券投資情況。如持有到期目的為主或以交易性目的為主對債券投資決策的影響;地方政府對銀行投資債券行為的影響;銀行債券投資行為變化對資產負債管理以及當地貸款投放會產生的可能性影響。
今年以來,央行也多次提示長端利率走低的風險,并有意出手引導國債長端利率回歸合意區間。7月1日,央行發布公告,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人民銀行決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市場仍然關注接下來央行賣債操作的實際落地。
債券交易違規可能引發多重風險
那么,此前交易商協會多次提及的“出借債券賬戶”和“違規代持”等違規行為究竟是什么?交易機構是如何操作的?
對于交易商協會多次提及的金融機構“出借債券賬戶”行為,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此前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認為,賬戶出借方允許其他實體或個人使用其賬戶進行債券交易,通常涉及不合規的資金流動和潛在的利益輸送。
“出借賬戶可能導致不合規的交易增加,進一步扭曲市場價格;同時可能導致賬戶所有人無法控制其賬戶中的交易,從而增加信用風險。這些違規行為或將引發更廣泛的市場不信任,進而影響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王鵬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而對于所謂的“債券代持”,冠苕咨詢創始人周毅欽此前曾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也就是債券持有方與代持方私底下有抽屜協議,約定將債券以一定價格轉讓給代持方,經過一定期間再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購回,這種債券“代持”行為在財務上有很強的隱蔽性。
“這種業務模式興起的源頭,是監管部門為了控制風險出臺了一些限制交易規模、交易杠桿的規定。為了規避監管,債券持有方通過代持的方式,不斷體外循環放大資產規模,提高投資杠桿,使得債券‘代持’成為逃逸監管的表外杠桿工具,其中還逐漸出現了一些利益輸送、非法套利的情況。”周毅欽此前分析稱。
王鵬分析認為,因為代持交易并不基于真實的市場供需,違規代持可能導致市場價格信號失真。若代持方無法按時從委托方回購債券,將面臨信用風險;此外,由于部分債券被長期鎖定在代持安排中,在市場波動時,這種鎖定效應可能加劇市場的流動性緊張。
隱藏在灰色地帶的債券違規交易行為為何屢禁不止?王鵬分析指出,一方面,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或因受到高收益驅使,違規操作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和業績,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一些金融機構為獲取競爭優勢而采取了違規行為;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機構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可能存在缺陷,無法有效識別和防止違規行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