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隔夜歐美股市大跌影響,8月2日亞洲市場普遍重挫。
截至收盤,日經225指數低開低走暴跌2216.63點,跌幅高達5.81%,創2020年3月以來近4年半最大單日跌幅,下跌點數則僅次于1987年股災(跌3836點),為歷史第二高。
韓國綜合指數重挫3.65%,MSCI亞洲新興市場指數、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等均跌超2%。臺灣加權指數亦暴跌超千點,跌幅達4.43%,代表臺灣藍籌股的臺灣50指數更是暴跌5.14%,均創4年半以來最大跌幅。
A股方面,上證指數下試2900點支撐,創業板指、科創50、滬深300等重要股指跌超1%。兩市超4000股下跌,成交萎縮至7261億元。
歐洲市場方面,幾大指數均低開。
不過,8月2日,在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均升破7.2關口,日內分別漲約450個基點和550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本周五盤中最高觸及7.1986。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在本周五最高觸及7.1930。
今日A股盤面上,醫藥股全面逆勢走強,CXO概念、減肥藥、創新藥、仿制藥等細分板塊等漲幅居前,通信設備、英偉達概念、汽車芯片、人形機器人等板塊跌幅居前。
萬得實時監測數據顯示,醫藥生物行業獲得近30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入,機械設備、國防軍工均獲得超10億元凈流入,建筑裝飾、社會服務、農林牧漁等行業也獲得超億元凈流入。電子行業主力資金凈流出逾25億元,非銀金融、計算機均凈流出逾16億元。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認為,近期美股、銅、原油等資產價格在高位出現大幅波動,對A 股風險偏好也造成一定影響。不過A股估值已具備較強吸引力,對后市表現不必過分悲觀。8月建議關注我國穩增長與中長期改革相關政策的落地情況,外部美聯儲降息漸近也將帶來配置變化,建議重點關注基本面具備支撐的紅利資產、以及順應產業轉型趨勢的高景氣行業。
中原證券認為,鑒于維持高利率的負反饋尚未完全顯現,以及部分投資指標回落、通脹數據回落、就業數據走弱等為美聯儲9月降息提供依據。未來股指總體預計將保持震蕩格局,同時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建議短線關注汽車、軍工、半導體以及電子元件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熱點方面,醫藥股無疑是周五市場最亮眼的板塊,全市場漲幅前10位的概念板塊均與醫藥相關,其中CXO概念、減肥藥板塊指數均逆勢大漲超2%,創新藥、仿制藥等板塊指數也均漲超1%。
港股醫藥股跟隨走強,創新藥精選50指數、滬深港通生物50指數均逆勢飄紅。君圣泰醫藥-B大漲超20%,泰凌醫藥、宜明昂科-B、泰格醫藥(300347)等紛紛強勢上攻。
ETF漲幅前10位的基金有8只與醫藥相關,創新藥企ETF漲2.05%,位居漲幅榜首位,醫療ETF龍頭、創新醫藥ETF易方達、醫療服務ETF等也均漲超1%。
消息面,國家藥監局網站披露,8月2日,國家藥監局同意在北京、上海開展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
此前,7月31日,國家藥監局制定《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工作方案》,強化藥物臨床試驗申請人主體責任,提升藥物臨床試驗相關方對創新藥臨床試驗的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探索建立全面提升藥物臨床試驗質量和效率的工作制度和機制,實現30個工作日內完成創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審評審批,縮短藥物臨床試驗啟動用時。
興業證券認為,創新藥收獲期已至,總體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創新是生物醫藥發展本源,近十年,在多項監管及支持政策的催化下,隨著國內生物醫藥技術的進步,我國創新藥行業步入高速發展軌道。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e公司。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