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2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暨第三屆大灣區(黃埔)經濟峰會”在廣州舉行,主題為“新起點、新時代、新境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出席并演講。
談及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原因,羅志恒認為有三點:1.財政本身的層次。當前財政運行所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財政尤其是基層財政出現了困難,所以需要對事權和支出責任做一定的調整,這是財政本次的層深。2.只有當財政運行得比較順暢,才能更好支持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目標,3.財稅體制改革涉及到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要求財稅本身要構建起現代的財稅制度。
他認為,此次財政體制改革是奔著問題去、奔著目標去的,背后有三條主線:第一條主線,側重解決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所面臨的財政困難。怎么解決?一上一下。一下就是下沉財力,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授權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管理權限。一上就是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
第二條主線就是為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持和財力保證。
第三條主線就是朝著現代財稅收入的方向邁進。將政府所有收入納入預算管理,一方面可以強化財政資源的統籌,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公平。
羅志恒談到,“我們要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如果邊界不理清,很多事情都需要政府做。比如說房地產風險、金融風險,有些地方政府成立了房地產紓困基金。金融出風險,有些地方政府也要墊付一部分資金,避免老百姓(603883)的儲戶受損。”
羅志恒還指出,長期改革要建立在短期穩定的基礎之上,沒有短期的穩定就沒有長期的將來。短期需要做幾件事:做好追加預算的準備,來應對、彌補今年收入不計預期所導致的支出不及預期的情況。加快專項債的發行進度。優化發債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從應急狀態回歸到常態謀發展。對此,他提出三個方式:第一,增發國債轉貸給地方政府,第二,政策性金融機構借一部分,第三,特殊的債券進一步發行,把地方政府從應急的狀態回歸到常態。“這樣就能夠著眼長遠發展經濟,為改革提供很好的穩定社會發展基礎”,他說。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