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手工補息”叫停助推理財市場規模增長
分機構類型看,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為最多。其中,截至6月末的存續規模為24.3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8.27%,同比增加17.71%,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5.29%。
市場分析觀點認為,“手工補息”叫停助推理財市場規模增長。
4月8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出《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要求“即日起,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此前違規作出的補息承諾,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銀行應立即開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等人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整體來看,二季度以來理財擴容進一步提速,主要源于“手工補息”叫停驅動銀行存款向理財市場搬家。固收類成為存款向理財市場轉移的主要去向,主要得益于固收類理財收益率相較于銀行存款利率具備比價優勢;而現金管理類產品由于持有存款類資產比例較高,同樣受“手工補息”叫停影響,存在一定流出壓力。
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8%
從理財產品類型看,報告指出,截至6月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7.84萬億元,占比為97.61%,較年初增加0.68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1.67個百分點。同時,今年上半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在303至392天之間,為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投資收益方面,報告顯示,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80%。2024年上半年,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穩健,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413億元,同比增長3.11%。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727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2686億元。
報告指出,從投資者結構看,理財市場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截至6月末,個人投資者數量為1.2億個,占比為98.74%;機構投資者數量占比持續小幅增長,數量為153.45萬個,占比1.26%。
在風險偏好上,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仍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33.82%。不過,在風險偏好變動層面,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年初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0.64和0.19個百分點。
市場預計理財規模整體增速或將放緩
對于下半年的理財市場規模走勢,光大證券(601788)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7月為理財規模擴張大月,今年三季度后期規模擾動因素增加,整體增勢或有所放緩。具體來看,下階段理財規模演化需關注收益率比價效應的強弱變化、理財資產配置的變化趨勢和央行的政策態度與利率工具使用。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也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長期來看,理財規模增長面臨著銀行自身發行理財規模的壓縮和信托整改的壓力,規模增速或面臨著一定壓力。
溫彬等人則指出,隨著手工補息叫停的增量影響基本結束,下半年存款逐步向銀行體系回流,存續規模增速將趨緩,年末或在31萬億元左右。
收益率方面,下半年理財收益率預計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原因在于,“手工補息”叫停、保險資管監管調整等措施出臺,理財配置高息存款的渠道被切斷,超配存款情況下凈值面臨下行壓力;同時,信托通道監管趨嚴,降低信托委外或使得理財凈值波動增加,基于穩負債需求,理財整體進一步維持低風險市場定位,“低波、穩健”策略預計延續,對理財收益提升帶來約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