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25日訊 受科技發展和普惠金融需求的帶動,過去十年數字銀行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
日前,微眾銀行和奧緯咨詢聯合發布《全球數字銀行發展與創新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深度分析全球領先數字銀行的發展與實踐,并對數字銀行未來的發展路徑及全球競爭格局作出展望。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累計成立的持有銀行牌照的數字銀行總數達到235家,而更廣泛的提供數字化銀行服務的機構數量則早已超過300家。其中,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和良好盈利能力,數字銀行將在整體金融體系中持續扮演創新推動者角色。
據報告,全球數字銀行由于所處市場環境、自身稟賦及業務選擇的差異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路徑。近年來,全球數字銀行以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多元化業務模式、深挖獨特的生態資源、多市場覆蓋及技術和數據基礎設施創新等方向持續探索,并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與其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關鍵。
報告中總結,數字銀行的商業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依托人口基數較大的市場,以零售客戶為主要收入來源,在達到一定用戶規模后,利用規模效應和技術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盈利;另一類是在人口基數較小的市場,聚焦高收益細分市場,專注于某一類型的客戶業務(如中小企業融資)或某一特定場景業務(如汽車金融)。這些模式幫助數字銀行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并通過創新和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數字銀行在涌現之初,常常被認為是顛覆現有銀行業格局的“挑戰者”。如今,隨著全球各市場的監管環境日趨成熟,各大數字銀行商業模式步入正軌,數字銀行實際上扮演著“行業鯰魚”的角色——對于打破相對固化的銀行業競爭格局,刺激良性競爭,提高整體銀行業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報告指出,頭部數字銀行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和良好盈利能力,而未來幾年,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將在盈利性、市場覆蓋和引領行業標準等方面與其他跟隨者進一步拉開差距。另一方面,數字銀行行業標準可能逐步形成,全球領先數字銀行的技術標準、風險管理模式等可能對外輸出成為行業通用標準,推動行業規范統一,從而提升整體數字銀行業的發展水平。
對于國內的數字銀行而言,隨著全球數字銀行加快發展步伐,如何應對其他地區數字銀行帶來的新技術、新標準、新模式的挑戰,以及如何服務更廣闊的市場,都成為中國數字銀行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作為國內首家數字銀行,微眾銀行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王立鵬表示:“微眾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大眾、小微的定位,提供差異化的數字金融服務,持續深入探索踐行普惠、服務實體的新模式、新方法,已成功探索出一條‘風險可控制、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數字普惠金融道路”,展望數字銀行的未來,他表示,“微眾銀行將繼續發揮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與各行各業共同成長,助力高質量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