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央行在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同時,推出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政策,背后是央行自4月起不斷公開提示長債收益率過低風險,而“資產荒”下機構欠配壓力增大是今年以來長債收益率持續下降至低點的重要推動因素。因此,央行此舉意在增加二級市場可交易長債供給規模,緩解債市供需矛盾,避免短端降息落地重新激發長債做多情緒。
每經記者 宋欽章 每經編輯 張益銘
中國人民銀行7月22日公告,為增加可交易債券規模,緩解債市供求壓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
此外,央行同日公告,即日起將OMO(公開市場操作)招標方式轉變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并近1年來首次下調OMO利率10bp。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階段性減免意味著質押券解凍,銀行手中可出借給央行的債券規模將有所增加,進而可影響債券市場走勢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7月22日公告,為增加可交易債券規模,緩解債市供求壓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
圖片來源:央行網站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也就是有出售中長期債券的機構,在獲取MLF資金時可階段性減免質押品,有助于為機構釋放更多可出售中長期債券,有助于增加債券市場供給,進而影響債券市場走勢預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由于國債是MLF質押品的主要構成部分,這意味著當前政策面正在增加二級市場國債供給,引導長端國債收益率適度上行,在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的同時,控制中美利差倒掛幅度,緩解人民幣因本次央行降息可能產生的貶值壓力。
東吳固收首席分析師李勇告訴每經記者,MLF質押品多為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階段性減免意味著質押券解凍,機構手中可出借的債券規模將有所增加,后續需要關注央行借入國債賣出落地的公告。
資料顯示,201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可通過招標方式開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此前在2024陸家嘴(600663)論壇上介紹:“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主要靠外匯占款被動投放基礎貨幣;2014年以來,隨著外匯占款減少,我們發展完善了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主動投放基礎貨幣的機制。”
MLF采取質押方式發放,金融機構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發揮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過調節向金融機構中期融資的成本來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和市場預期產生影響,引導其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實體經濟部門提供低成本資金,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中國人民銀行還進行了降息操作,為優化公開市場操作機制,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調整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同時,為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調整為1.70%。
圖片來源:央行網站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22日,央行在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同時,推出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政策,背后是央行自4月起不斷公開提示長債收益率過低風險,而“資產荒”下機構欠配壓力增大是今年以來長債收益率持續下降至低點的重要推動因素。因此,央行此舉意在增加二級市場可交易長債供給規模,緩解債市供需矛盾,避免短端降息落地重新激發長債做多情緒。
馮琳判斷,央行政策性降息落地,指向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取向,對債市情緒會有一定提振。但考慮到央行同步推出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舉措,顯示其對長債收益率過低風險的持續關注,會對長端做多熱情有所壓制,加之此前長債收益率的走低已在一定程度上定價了降息預期,因此,預計長債收益率下行幅度將較為有限。另外,需警惕如果長債收益率受短端降息提振再度逼近低點,可能會觸發央行賣債操作,進而導致長債收益率回調的風險。
李勇也認為,降息后,受資金面影響更大的短端債券更受益,加之央行此前創設了臨時正逆回購和借券賣債等新工具,預計長端收益率的下行幅度將有所克制,從而引導收益率曲線陡峭化。需要強調的是,從長期來看,為了維穩經濟,10BP的降息幅度或許還不夠充分,我國當前仍處于降息周期中,因此無論短債和長債都沒有出現超預期回調的風險。
周茂華表示,目前,受中長期限債券市場供需階段性失衡,加上近期公布物價、消費、房地產等宏觀數據不理想,長債利率繼續偏離正常水平。但隨著國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加大,央行采取措施積極穩定市場預期,預計長債利率有望逐步回歸“合理區間”。
每經記者注意到,長期國債收益率“跌跌不休”的態勢,在7月初出現一定程度逆轉。同花順iFinD顯示,6月28日至7月19日,3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43%上行至2.48%,升5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20%上行至2.26%,升6BP。
圖片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Choice金融終端顯示,7月22日上午盤,8:30—9:00時間段,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04”到期收益率從2.245%升至2.25%,隨后出現一定程度震蕩回調,上午最后一筆成交的到期收益率為2.246%;30年期國債活躍券“23附息國債23”到期收益率上午盤整體呈漲勢,上午最后一筆成交的到期收益率為2.453%。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