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資產繼續“受寵”!
7月15日,高股息資產再度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截至收盤,上證紅利(510880)指數漲幅超過1%,大幅跑贏A股其他指數,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北京銀行(601169)等紛紛刷新歷史新高。
為何銀行股如此強勢,高股息資產的行情又會持續多久?
銀行股瘋漲
今日,A股三大指數走勢分化,滬指微漲,深成指、創業板指則雙雙調整,個股跌多漲少。不過,高股息資產表現強勢,截至收盤,上證紅利指數漲幅超過1%,中證紅利指數漲幅接近0.9%。
銀行股繼續上漲,建設銀行漲近3%,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漲超2%,工商銀行漲近2%,中國銀行(601988)、北京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601998)等漲幅均超過1%。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的股價均刷新歷史新高。
年初以來,銀行股均有不錯表現。年初至今,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渝農商行漲幅超過36%,北京銀行漲幅超過33%,中信銀行、工商銀行漲幅接近30%,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600015)漲幅均超過20%。
申萬宏源鄭慶明、林穎穎等人表示,上半年社融與信貸的同比少增,反映實體融資需求向好拐點未明,但越是經濟磨底階段,積極政策帶來的潛在邊際催化越值得期待。可在資產質量安全的基礎上,從低估值個股中優選優質高股息銀行,同時重點關注利潤表有望底部改善、籌碼結構較優的超跌股份行。
東興證券分析師林瑾璐認為,中長期來看,當前利率中樞趨勢下行,資產荒壓力預計仍會延續,高股息紅利資產配置價值突出。在被動基金擴容、以及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資金面有較強支撐,看好銀行板塊配置價值。
另外,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日前發文稱,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或迎改進。對此,中信證券(600030)分析師肖斐斐、彭博等人分析稱,當前OMO已逐步成為政策利率核心,貸款定價基準優化有助于提升利率傳導效率,平衡資金與信用市場目標,緩解存貸定價異步的影響并助力銀行息差企穩。此外,6月金融數據延續輕規模與優結構特征,預計下階段貨幣財政政策仍將雙向發力助力經濟。板塊投資來看,前期多方政策發力,有助改善銀行風險預期,銀行股估值提升更具基本面支撐,進一步夯實分紅收益空間確定性。
高股息方向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以高股息為代表的紅利資產成為震蕩市場背景下資金的追捧對象。截至目前,上證紅利指數累計漲幅接近10%,中證紅利指數漲幅接近7%。紅利資產的行情,還會持續下去嗎?
中信建投指出,紅利資產的占優行情是基本面、資金效應等多方面綜合的結果。一方面,在整體企業盈利增速及預期下修的環境下,需求穩定的成熟型行業具備相對盈利和估值韌性;另一方面,隨著無風險利率下行、資產荒擔憂加劇,高股息率回報對絕對收益資金的配置吸引力加強。
展望下半年,中信建投(601066)稱,紅利資產基本面依舊具備優勢,股息率溢價也尚未出現顯著泡沫化。重點關注電力、油、電信運營商等。輪動節奏看,近年穩定紅利類資產相對跑贏,但若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紅利+增長”表現更優。中期看,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踏入經營成熟期,結合日本經驗,紅利資產范圍也將向醫藥、有色、食品飲料等方向延展。
天風證券表示,看好后續高股息風格繼續演繹,紅利板塊內部新一輪擴散。新“國九條”中提到“市值管理”“提高二級市場投資回報率”,政策邏輯和市場邏輯共振之下,具備壟斷性、稀缺性的高股息資產有望獲得價值重估。華金證券分析師鄧利軍也表示,低估值紅利仍是長期配置機會。一是資產荒下長期配置邏輯不變;二是美聯儲降息預期和中報業績偏好,上游周期等行業可能占優。
平安證券認為,在國內改革預期升溫、監管釋放呵護市場信號、外部流動性預期改善的背景下,市場短期企穩回升,中期結構性機會有望繼續增加,建議關注行業景氣改善以及政策預期加碼的方向,一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出海方向,二是受供給約束且需求有望回升的漲價板塊,三是以TMT、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方向,四是紅利策略向盈利預期轉化的擴散機會。
校對:楊舒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