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華夏銀行2023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正式發布。這是華夏銀行(600015)繼2021年發布首份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后,連續第三年編制和發布環境信息披露報告。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指出金融機構要做好包括綠色金融在內的五篇大文章。華夏銀行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總結綠色金融發展成果及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成效,展示該行深刻把握金融政治性、人民性和普惠性,服務社會經濟綠色低碳全面轉型的堅定決心。
《華夏銀行2023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遵循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及《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建議報告》,并首次參考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框架進行編制。報告全面展現了2023年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相關治理結構、政策制度、環境風險和機遇、投融資活動以及自身經營活動環境影響等主要工作,總結一系列行動亮點與發展績效。
綠色金融提質增量,加大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力度。截至2023年末,華夏銀行(含子公司)綠色金融業務余額3,592.61億元,較年初增長368.11億元。其中,綠色貸款余額(中國人民銀行口徑)2,692.73億元,較年初增長222.38億元,增速9%;綠色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12.53%,較年初提升0.92個百分點。綠色貸款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高于各項貸款增速8.41、25.51個百分點;綠色金融業務模式不斷豐富。綠色租賃、綠色托管、綠色并購等業務實現突破。2023年末,全行綠色投資223.02億元,當年投資綠色金融債81.9億元;綠色租賃622.52億元,較年初增長173.4億元。
深化國際交流,構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品牌。華夏銀行致力于強化國際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化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業務合作,成功引進長期限外部資金,為國內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專項金融支持;積極搭建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平臺,分享自身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實踐經驗與創新做法,提升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
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民吉會見世界銀行副行長陳廣哲
踐行綠色理念,首次展示自身運營碳達峰路線圖。華夏銀行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全行發展全局,制定并印發了《華夏銀行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了自身的碳達峰目標及實現路徑;高度關注自身運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致力于推廣綠色通行、綠色服務,倡導綠色低碳辦公、綠色采購,積極打造碳中和示范網點,向構建“中國氣候友好型銀行”的目標邁進。
堅守風險底線,多維度提升ESG風險管理能力。華夏銀行堅持全面覆蓋、分類管理、動態管控的風險管理原則,在多個層面提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管理的整體效能,如優化ESG風險管理機制,精細化調整風險管理要求及管理流程;完善ESG風險管理工具,利用科技賦能環境社會風險防控;探索環境氣候風險量化評估,開展重點行業氣候風險壓力測試。
合作創新并舉,探索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路徑。華夏銀行發起并加入了《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全球共同倡議》,同時簽署了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展現其金融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堅定承諾;開展系統性行業研究,探索投融資活動中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評估方法和評估機制,建立符合本行實際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創新金融服務工具,通過支持生態友好型項目來降低生物多樣性風險,為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貢獻力量。
華夏銀行支持某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
塑造良好形象,獲得國內外眾多榮譽獎項。2023年度,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工作獲得行業內高度認可,榮獲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綠色信貸專業委員會“綠色銀行評價先進單位”、中國銀保傳媒“銀行ESG綜合表現TOP20”、彭博綠金“2023年度彭博綠金ESG50”等多個獎項。
未來,華夏銀行將繼續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藍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服務本源,不斷深化“綠筑美麗華夏”品牌內涵,在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的同時,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砥礪前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