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四川監管局強化使命擔當,主動作為,充分發揮銀行業保險業服務科技創新的積極作用,突出重點、分類施策,不斷加大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支持力度,有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一、監管引領,跑出服務“加速度”
率先印發《關于加強銀行保險科技金融專業機構監督管理的通知》,引導轄內銀行保險科技金融專業機構堅守專注服務科技型企業定位,不斷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及時出臺金融支持四川創新發展方案、綿陽科技城創新先驅實施方案等專項政策,聯合制定《四川省“十四五”科技金融發展規劃》《四川省技術創新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大力推動金融要素與科技資源高效配置,有效促進四川科技與金融進一步深度融合。
二、專業先行,打造特色“試驗田”
提出“專用制度、專業人才、專項考核、專門風控、專屬支持、專線對接”等“六專”發展原則,明確科技支行科技型企業貸款、戶數均占比50%以上并逐步實現占比70%以上,科技保險支公司努力實現科技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承保戶數、保險金額逐年增長的目標。截至2023年末,25家科技金融專業機構存量貸款戶數1549戶,貸款余額225.67億元,同比增長18.14%。成都銀行科技支行作為全國首批科技金融專業機構,科技型企業貸款戶數和貸款余額占該行企業貸款比例均高達90%以上。
三、創新產品,打好支持“組合拳”
引導轄內銀行、保險、信托和其他非銀機構各司其職,加強協同、共同發力。創新推出“科易融”“科創e貸”“研發貸”“知識產權貸”“科創保”等40余項科技金融產品,有效滿足科技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短、頻、快”的融資需求。截至2023年末,四川保險機構為4650家次企業提供科技風險保障810.1億元、增長21.3%。首臺(套)、首批次保險承保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太保產險四川分公司無人機+衛星遙感三維建模改變傳統定損方式,獲“中國保險協會十大理賠案例”。
四、信貸支持,暢通融資“高速路”
引導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共同發力,對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綜合運用多方資源、評價信息,積極開發弱擔保類、信用類、風險分擔與補償類貸款。對成熟期、擴張期的科技型企業,整合內外各類資源,創新供應鏈、綜合類金融產品,深化與資本市場的合作銜接,打通多類型融資渠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便捷性的綜合金融服務,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累計向18012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余額3213.03億元。建行四川省分行探索完善“技術流”“投資流”科創力評價體系,創新推出創新善科貸、成果易貸、科創股債聯動貸等多款科技企業專屬產品。
五、保險保障,撐穩風險“保護傘”
引導全省保險機構主動完善科技保險體系,有針對性地為科技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提供風險保障,幫助企業有效管理生產經營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同時,主動對接經信、科技等部門,共同推動科技保險政策應用推廣。共推出200余項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專項保險產品,服務科技型企業870戶,為科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700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