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人民銀行與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大綠色金融支持美麗中國建設力度相關工作。此次電視電話會議釋放出鮮明信號,金融要在美麗中國建設關鍵時期發揮更大作用,彰顯更大作為。
作為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江蘇最大法人銀行,江蘇銀行(600919)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精神,以金融“含綠量”助力提升美麗江蘇“含金量”。圍繞美麗江蘇建設,江蘇銀行今年業內率先出臺《江蘇銀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2024-2026年)》和“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試驗區建設21條”,提出打造“生態金融、能源金融、轉型金融”特色化服務體系,助力江蘇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目前,江蘇銀行綠色融資余額突破5300億元,綠色貸款占比在人總行直管的24家銀行中排名前列,擔任“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組織(UNEP FI)銀行理事會”中東亞理事代表,國內外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生態金融全力服務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敖K銀行將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綠色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推進綠色金融集團化經營,持續為綠色低碳重點領域提供高質量金融供給。”江蘇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葛仁余表示。
江蘇銀行堅持以“減污、降碳、擴綠、增長”為主線,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城鄉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專業化研究,積極參與《江蘇省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實施工作方案(試行)》等省級政策機制制定,創新推出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生態資產價值質押(GEP)”等融資模式,有效支持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項目工程建設。
潘安湖濕地公園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范本,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江蘇銀行以環境治理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方式設計融資方案,為“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綜合整治三期”提供授信2.4億元,有效解決了公益性項目融資難的問題。項目的成功實施有效促進了賈汪區這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方共贏。
能源金融全力支持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江蘇銀行行長袁軍表示,江蘇銀行將積極把握全省碳足跡體系建設等政策要求,大力拓展電網升級改造、綠色制造等領域業務。
江蘇銀行堅持“綠色+能源”經營策略,憑借多年的市場跟蹤和專業化研究,構建了涵蓋晶硅光伏、風電裝備、智能電網、儲能和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細分產業鏈的能源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推出“整縣分布式光伏”“合同能源管理貸款”“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融資”等多個業內領先產品。其中,掛鉤央行支小再貸款的“蘇碳融”發放規模居江蘇省首位,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發放規模11.5億元,帶動年減排二氧化碳22.2萬噸,位居全國城商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銀行支持的南通如東“100MWh 重力儲能示范項目”是全球首個百兆瓦級的重力儲能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被央視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專題報道。江蘇銀行憑借專業化的綠色金融服務,第一時間走訪對接如東能楹儲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運用掛鉤央行支小再貸款“蘇碳融”綠色金融產品,量身定制專屬金融服務方案,成功授信4億元項目貸款額度,獲得企業高度認可。作為新能源優化配置儲能,南通如東“100MWh 重力儲能示范項目”能夠在更大時間尺度和空間范圍調節互濟,提升電網接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更好地為江蘇電網提供調頻調峰服務,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
轉型金融助力產業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的基底,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江蘇銀行致力于以前瞻性研究推動轉型金融走在前列,積極參與人民銀行、中國綠金委《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轉型規劃》、《轉型金融信息披露實施指南(建議稿)》等多項課題研究。2023年,江蘇銀行業內率先發布《江蘇銀行轉型金融框架》,創新推出“ESG表現掛鉤貸款”“碳賬戶掛鉤貸款”“碳配額質押貸款”等多個業內領先產品,精準支持石化、鋼鐵、建材、印染等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改造與綠色轉型。
客戶ESG評級是轉型金融產品落地的重要抓手之一。早在2020年,江蘇銀行就自主研發上線“信貸客戶ESG評級體系”,開展企業ESG評級工作。去年,江蘇銀行基于該評級體系率先推出“ESG惠利貸”轉型金融產品,通過純信用和優惠利率方式支持傳統產業低碳轉型。
江蘇銀行將認真貫徹此次會議精神,聚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不斷完善綠色金融專業化經營和ESG風險管理體系,加快服務綠色低碳試驗區建設,努力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和美麗江蘇建設貢獻更多的金融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