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差不斷收窄的背景下,中間業務成為銀行競爭的新賽道。然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持續承壓,同業競爭激烈,增長較為乏力。
據藍鯨新聞統計,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總額為2284.11億元,同比跌幅10.32%。同比下降的銀行有29家,其中20家銀行跌幅在10%以上,3家銀行甚至跌幅超過30%,僅13家為正增長。
對于下降原因,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基金、理財的持續降費以及基金代銷不景氣之外,2023年下半年落地的保險費率降費對手續費的沖擊較大。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銀行亟需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特色化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多層次需要,挖掘中間業務的發展潛力。
超半數銀行中收同比負增長
從整體情況來看,A股上市銀行一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維持了負增長,與去年全年相比,降幅進一步擴大。
據藍鯨新聞統計,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總額為2284.11億元,同比減少262.85億元,跌幅10.32%。而2023年全年同比降幅為8%。
一季度,同比下降的有29家銀行。其中,國有大行、股份行悉數下滑,城商行下降的為10家,農商行下降的有4家。
分類別計算,國有大行整體降幅仍小于其他銀行,而股份行整體降幅排在首位。
具體來看,六大國有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總額為1541.39億元,同比下降7.51%;股份行總額為622.07億元,同比下降16.4%;城商行總額為104.11億元,同比下降12%;農商行總額為16.55億元,同比下降8.19%。
藍鯨新聞注意到,有20家銀行跌幅在10%以上,3家銀行甚至跌幅超過30%,包括蘇農銀行(603323)、張家港行(002839)、鄭州銀行(002936),同比分別下滑74.86%、64.28%以及31.62%。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銀行的中收拖累了整體營收。例如農業銀行,今年一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860.21億元,同比下降1.76%。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90.37億元,同比下降10.79%。
建設銀行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09.28億元,同比下降2.97%。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92.7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69%。該行在一季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受保險、基金等行業費率普遍下降及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代理業務等收入同比下降。
對于手續費收入下降原因,中泰銀行業首席戴志鋒亦指出,除了基金、理財的持續降費以及基金代銷不景氣之外,邊際來看,2023年下半年落地的保險費率降費對手續費的沖擊較大。大行結算手續費占比較高,有支撐,同比降幅最低。
不可忽略的是,有13家銀行同比正增長,部分銀行一季度的中收表現較為亮眼。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速在10%以上的銀行有11家,包括南京銀行(601009)、青島銀行(002948)、青農商行(002958)、重慶銀行、成都銀行(601838)、西安銀行(600928)、無錫銀行(600908)、江陰銀行(002807)、常熟銀行(601128)以及瑞豐銀行。
銀行中收仍承受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仍存在一定壓力。
戴志鋒指出,預計2024年上半年銀行手續費收入仍承壓,下半年有望在低基數下逐步企穩。“保險費率下調對部分代銷保險占比較高的銀行沖擊較大,后續隨著理財規模的繼續穩步回升,預計資管收入將對手續費收入有一定補充。”戴志鋒表示。
普華永道在《2023年中國銀行(601988)業回顧與展望》中指出,在銀行凈息差、凈利差不斷收窄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亟待向“輕資本”模式轉型,提升中間業務質量,為收入增長創造新的空間。
從2023年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中收持續承壓,增長潛力待挖掘。“商業銀行亟需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特色化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多層次需要,挖掘中間業務的發展潛力。”普華永道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迎來的銀保新政或將對銀行的中收產生積極影響。
5月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指出,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明確商業銀行代理互聯網保險業務、電話銷售保險業務和其他保險業務,各級分支行及網點均不限制合作保險公司數量。
一位從業多年的銀保渠道人士向藍鯨新聞指出,新規利好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根據此前規定,商業銀行每個網點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保險代理業務合作。新規定落地后,銀行可以選擇與更多的保險機構合作,更好地給客戶匹配產品,代銷保險業務將進一步拓寬,從而增加銀行的手續費收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