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股權融資階段性放緩,券商投行業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如何應對是券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把當前的市場環境作為強基礎、修內功、調方向的寶貴機遇,扎扎實實擔起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職責。”近日,申萬宏源(000166)證券相關負責人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而中信證券(600030)、民生證券也持有類似觀點。
券商中國記者通過采訪和梳理各家頭部券商業績說明會內容發現,券商正摩拳擦掌尋求多元化業務布局,如瞄準國企并購、產融協同、新三板掛牌。與此同時,投行不僅要做“投行”,還要延伸服務鏈條,加強內部協同,做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
長期仍然機遇大于挑戰
自去年證監會“827”新政提出階段性放緩首發(IPO)以來,股權融資業務收緊,申報數量減少,審核發行節奏放緩。券商投行業務首當其沖,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披露2023年成績單的31家上市券商中,有25家投行收入都較上年有所下滑。
今年以來,股權融資業務下降趨勢未有明顯改善。按發行日統計,2024年一季度股權融資規模同比下降75%,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資募集資金規模下滑幅度均超70%。
“當前環境短期內對投行業務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較高要求,也對投行股權業務條線的轉型升級帶來一定壓力,但長期來看仍然是機遇大于挑戰。”申萬宏源證券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說。
民生證券相關人士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提到,新“國九條”的政策目標是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市場向良性的方向發展和優化,各項監管政策則從各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有利于建設一個長期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
申萬宏源證券相關負責人還進一步提到,新“國九條”中已明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任務,投行要以此為藍圖做強投行,不斷加深對當前政策精神的理解,參照新的監管要求更新內部制度和盡調指引,從投資者利益出發,優中選優推薦具有較強“可投性”、內控嚴格、清清白白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要更深刻地理解發行人的業務格局和所處行業特征,辨別優秀資產標的、挖掘企業價值,篩選出兼具“可批性”與“可投性”的優質企業。
在近期業績說明會上,國泰君安(601211)、海通證券(600837)等券商也提到了類似觀點。國泰君安表示,嚴把發行上市的準入關,統籌一二級平衡發展,并不意味著投行業務的停滯,資本市場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心仍然在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長期看,隨著金融監管全面從嚴加強,上市公司的質量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資本市場也會形成更加良性的循環。
謀求業務結構多元化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投行又該往何處尋找業務增量?總體來看,開拓債承市場、發力北交所市場、聚焦并購重組、加快海外布局是券商投行提到的高頻詞。
中信證券表示,將深入提供綜合債務融資專業服務,加強央企、國企、金融機構等戰略性客戶以及戰略新興產業類客戶開拓,結合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拓展境外客戶,努力推動債券增量業務開拓。同時,持續推進債務融資創新,加大符合政策導向的科創債、綠色債、鄉村振興債等投入,協同構建Pre-REITs到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完整業務生態,服務多層次REITs市場建設。
在并購重組業務方面,幾家券商的打法各有側重點。華泰證券(601688)稱,要深入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的產業整合機會,積極關注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交易機會,抓住國有企業重組的機遇,促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國泰君安稱,聚焦以產業投行為目標的并購重組業務以及債券融資。海通證券表示,要牢牢抓住目前監管鼓勵的產業上下游并購機會。招商證券(600999)則提到,并購業務將重點加強與招商局集團的產融協同和產業并購,助力集團布局新興產業,加強與招商局集團金融板塊的聯動協同。
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中信證券稱,會加強港股股權融資、GDR(全球存托憑)以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股權融資業務,以及中資離岸債、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美元債等債權業務。此外也包括中資企業出境并購、外資企業入境并購、境外上市公司產業并購及私有化等并購業務的開拓,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
打造北交所市場特色化、差異化服務
除了上述方向,幾乎每一家券商都表態要掘金北交所市場機會。
“北交所定位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而‘主陣地’的目標定位代表北交所并非‘小市場’,而是一個與一級私募創投市場聯動,與地方區域性股權市場聯動,與新三板、滬深交易所聯動,全方位、全鏈條、全生命周期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大市場’。”申萬宏源證券介紹。
基于此,申萬宏源證券表示,該公司在北交所業務線的長期戰略布局也不限于北交所市場本身,而是一套涵蓋了一級股權投資、區域股權市場、新三板、北交所、滬深交易所等全方位市場,聯動“投資+投行+研究”全鏈條業務的體系。申萬宏源證券已在投行、研究等條線成立了專門部門,深度服務北交所上市公司。與此同時,在廣度上更加注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上市培育,將資本市場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更早、更小、更新”的中小企業,并提供部分具有普惠性質的服務。
中信證券和民生證券也提到了“投資+投行+投研”策略的類似表述。此外,兩家券商還強調了要更加專注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
中信證券表示,近年來,該公司將北交所業務作為重要戰略方向,持續加強北交所市場研究與客戶服務,聚焦科技裝備制造、新材料、國防軍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發掘培育更多具備持續經營能力、有投資價值的優質專精特新企業,更好地把握發行人價值和投資者需求。
低谷期更應練好基本功
此前10多年,投行也曾遭遇幾輪周期性波動,一旦市場熱度回歸,邁過低谷,前景可期。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除了根據形勢調整經營重點外,多家券商稱要在人員組織、技術支持、項目儲備等方面練好基本功。
如民生證券、國泰君安均提到要加強數字投行建設。海通證券等表示,要深入挖掘和發展重點區域和行業市場,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儲備高質量、優質項目。招商證券稱,要持續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動態優化調整人員隊伍結構,提升隊伍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券商不約而同地強調了要加強合規風控,落實“看門人”職責。如光大證券(601788)稱,要加強預判,抓住關鍵,管住風險。通過加強項目全過程的風險管理,在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中把控不同階段的風險點,加強項目的篩選、預防和分析,借鑒監管案例,嚴格執行盡調和持續督導程序,規范盡調、督導工作。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根據監管要求強化各項內部控制,提高業務執行效率,降低成本,包括可能進行適度的人員調整以適應業務量變化。同時注重提升員工技能和專業知識,注重團隊的人才培養,保持團隊的穩定性和凝聚力。這些都有助于提升業務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責編:桂衍民
校對:高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