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資本市場新“國九條”。
這也是資本市場十年一度的第三個“國九條”。從歷史來看,前兩次2004年和2014年“國九條”都在市場低迷期出臺,短期均有提振市場情緒的作用。
“國九條”及市場指數表現
數據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
從政策的重點來看,2004年“國九條”發布時處于資本市場發展初期,企業融資需求旺盛,政策重點在于擴大直接融資、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2014年“國九條”發布時經濟處于2009年“四萬億”政策退潮期,急需新的經濟增長點,政策重點在于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創新創業、結構調整。
兩次重要的大政方針,既完善了資本市場基礎性的制度建設,又帶來了股票市場的上漲行情,更是實現了經濟的平穩過渡,這正是經濟金融共生共榮的真實體現。
2004年2月2日,第一個“國九條”發布后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2.08%;發布一個月后上證指數上漲6.07%,兩個月后漲幅達到了11.18%。此后A股市場經歷了短期震蕩,但有不少觀點認為,正是此次政策的出臺奠定了2006-2007年大牛市的根基。(數據來源:wind)
2014年,第二個“國九條”發布后的三個月時間里,上證指數累計漲幅9.11%。同樣有觀點認為,這一版的“國九條”為2015年的A股牛市奠定了基礎,上證指數從2000多點拉到最高5100多點。(數據來源:wind)
復盤歷史走勢不難發現,前兩版“國九條”發布后,雖然中期的角度上來說,A股開啟了歷史上比較重要的兩輪牛市,但市場并非立刻迎來“大牛”,而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才開啟單邊上漲。
此外,從前兩次“國九條”發布的市場點位上來看,每一次國九條的發布都在市場的歷史低點。可以推論市場當下確實處于歷史低位,結合宏觀經濟復蘇回暖的背景,新“國九條”或重塑A股估值體系,市場的中長期表現是可以期待的。
相比前兩次“國九條”更側重于“做大增量”,提出了加快上市、多層次市場、私募基金、擴大開放引入外資等措施,是對中國現代資本市場制度的開創和豐富,第三次“國九條”側重于“發展”與“監管”并舉,是對資本市場質量要求的完善和強化,對于“上市公司”的全流程監管要求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三次“國九條”的提出有望在政策層面對于我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性指引作用,有望推動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支持科技創新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中金公司研究觀點表示,高股息相關領域和券商資管相關龍頭公司可能會受益于“國九條”的發布。新“國九條”提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意見》及配套制度有望引導上市公司加強分紅,提升分紅水平、頻次。
此外,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是新“國九條”長期建設方向之一。本次文件中也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因此券商、資管等相關領域在新“國九條”出臺及金融強國建設中有望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國九條”的影響下,穩定價值類投資可能成為長期風向,建議大家關注高分紅、穩健自由現金流及ROE、國央企、出口等板塊。
注: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