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積極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優化支付服務推進會精神,3月1日,浙商銀行支付便利化推進會暨“浙銀向善 溫暖驛站”100家建成儀式在浙商銀行湖州長興支行舉行。儀式上,浙商銀行宣布全面啟動“支付便利化提升工程”,圍繞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兩大客群”,開展“八大提升行動”,覆蓋全國22個省342家銀行網點,持續優化客戶支付體驗。同時,浙商銀行在全國已建成100家“溫暖驛站”,下一步將煥新打造“溫暖驛站2.0”,融入青少年財商教育、緊急救助、愛心公益等更多金融及社會化服務功能惠及百姓,全力提升金融社會價值。
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表示,在浙商銀行溫暖驛站100家建成之際,我們深入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優化支付服務推進會的精神,把“支付便利化提升工程”與溫暖驛站服務功能的迭代煥新結合起來,以金融功能性第一性和善本金融為指導,豐富溫暖驛站的服務功能和服務內涵,提升營業網點的社會價值,讓溫暖驛站散發出更加“善”的光輝。
推進支付便利化,構建多元化支付服務體系
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種支付方式并行發展、相互補充。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對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落實,要求金融機構認真貫徹執行,聚焦重點,激發支付服務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浙商銀行第一時間響應,以“善本金融”為戰略引領,踐行“支付為民”理念,多措并舉,持續提升支付服務便利性。
前不久,浙商銀行涼山分行營業部接到一通求助電話。客戶表示自己的母親摔斷了腿,臥病不起,急需取錢治療,但忘記了密碼,無法支付醫療費用。此時,室外天氣突變,溫度驟降,下起了大雨。分行營業部3名員工冒雨匆匆趕往老人家中,分工協作,幫助老人解決了難題。
類似的服務故事還有許多。據了解,針對老年客戶的實際需求,浙商銀行各網點持續深化適老化改造,設立“老年人愛心窗口”,配備“適老化”智能柜員機等設備,針對身患疾病、行動不便的老人,還能提供上門服務。浙商銀行手機銀行設有“大字版”,降低老年客戶移動支付使用門檻,持續提升老年人支付體驗。
為了給外籍來華人員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利的支付服務,浙商銀行構建了外卡受理、本外幣服務、現金服務等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支付服務包容性。在沈陽,三位來自俄羅斯的東北大學留學生來到新世界支行,表示中國二維碼支付方式十分普及,但自己只帶了現金,留學生活遇到許多不便。工作人員迅速為留學生們開立了借記卡,并教會他們使用“掃一掃”和“出示付款碼”支付方式,大大方便了留學生們的在華生活。
下一步,浙商銀行將全面啟動“支付便利化提升工程”,圍繞“老年客戶”和“外籍來華人員”兩大客群,在全國342家網點開展“八大提升行動”,提升面向老年客戶的專屬廳堂服務、優質線上服務、特色暖心服務與針對外籍來華人員的外卡受理、外幣兌換、現金支付、離境退稅、宣傳推廣等八項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社會民生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百家“溫暖驛站”,一百盞“善的明燈”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的服務形式和渠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移動端和線上服務已能夠滿足客戶的絕大多數服務需求,銀行物理網點的功能和服務迫切需要重新定位與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浙商銀行提出“金融向善”的發展理念,對銀行網點的功能定位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建設“溫暖驛站”,提供自助充電、飲用水等基礎服務設施,為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勞動者提供一處“累了能歇腳、沒電能充電、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的休息場所,讓銀行網點這一物理場所同時承載“金融服務”和“社會服務”的雙重屬性。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試點運營,“溫暖驛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金融之善”正以更豐富的形式惠及大眾,促進資源社會化共享。
2024年1月,隨著湖州長興支行“溫暖驛站”的建成,浙商銀行在全國范圍內已建成100家溫暖驛站,分布在深圳、廣州、杭州、成都等27座城市,猶如100盞“善的明燈”,給勞動者傳遞了尊重與溫暖。
“溫暖驛站2.0”:是課堂,是服務站,還是急救站
在百家驛站建成之際,為了進一步滿足各類群體的需求,深化社會服務內涵,浙商銀行升級推出了“溫暖驛站2.0”,把“驛站”的概念從“自助服務區”擴大至整個營業廳,將網點社會價值從提供“基礎設施”升級為提供“宣傳教育”“權益保護”“客戶關愛”等各類社會化服務功能。
“現在的學校教育,不僅要求孩子們能解‘應用題’,還要求理解‘應用題’所對應的使用場景和生活常識。銀行網點正是實踐金融知識的絕佳課堂,許多知識學習了,立刻就能在網點活學活用。”浙商銀行運營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與學校和教育機構展開合作,打造“金融知識第二課堂”品牌,通過“線上云課堂+線下親身體驗+講師走進校園”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金融知識、理財規劃、金融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培訓,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金融觀。
讓銀行網點員工掌握急救技能,也是“溫暖驛站2.0”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舉措。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浙商銀行已組織開展急救培訓60余場,覆蓋全行1300余名一線網點人員,配備35臺AED除顫儀供社會公眾使用。“未來,只要是浙商銀行的‘溫暖驛站’,就是一個小型急救站,我們的員工就是一支救援隊,第一時間為周邊遇到突發狀況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此外,浙商銀行還將打造“‘情暖銀齡’敬老服務站”“‘楓橋式’金融消保服務站”“‘益起向善’公益服務站”等銀行網點社會服務特色品牌矩陣,探索網點社會價值提升新路徑。
深化“善本金融”實踐,提升金融社會價值
全面啟動“支持便利化提升工程”、推出“溫暖驛站2.0”是浙商銀行踐行“善本金融”理念的最新舉措。近年來,浙商銀行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善”的基因融入金融服務場景中,采取包括舉旗引領金融顧問制度,發布“浙銀善標”體系,深化“員工善行計劃”等一系列舉措,真正把金融服務的落腳點放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真正得到實惠上來。
浙商銀行表示,今年將全面圍繞“金融社會價值提升”這一主題,關注更多社會特殊群體和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不斷提煉特色服務,重塑金融社會價值,將金融的“善”進一步發揚光大,全力打造金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范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