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處于IPO備戰期的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陸續交出2023年部分業績“答卷”。2023年順德農商行增利不增收,營收同比下降8.42%至82.1億元;南海農商行則延續著業績增收不增利的趨勢,凈利潤同比減少12.65%至23.83億元。
自2022年起,兩家農商行業績增長便略顯“頹勢”, 資產質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也為其IPO之路平添了幾分漣漪。在沖刺IPO的關鍵期,接連更換的將帥能否帶領兩家農商行走出增長困局,也引發外界關注。
業績增長顯“頹勢”
2月26日,順德農商行披露202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2023年部分經營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2023年,順德農商行增利不增收,實現凈利潤34.56億元,同比上漲0.32%;營收則出現下滑,同比下降8.42%至82.1億元。
事實上,自2022年起,順德農商行業績增長就稍顯“頹勢”,彼時,該行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89.65億元,同比增長8.14%;凈利潤則同比減少2.9%至34.45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同省份IPO“同期生”的南海農商行也未能交出滿意的業績“答卷”。 根據南海農商行202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2023年該行延續上年增收不增利的趨勢,營業收入118.01億元,同比增長1.06%;凈利潤同比減少12.65%至23.83億元。
談及兩家農商行營收、凈利潤分別下滑的原因,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過去一年,經濟尚處于恢復當中,兩家農商行信貸業務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經營面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進而導致銀行信貸質量結構性的下降,從而影響了營收和凈利潤。
作為同處廣東佛山的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信貸結構較為相似,貸款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且中小微企業貸款占比較高,兩家農商行中小微企業貸款在企業貸款中的占比近九成。
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一定程度影響了兩家農商行的資產質量。截至2023年末,兩家農商行均延續不良率增長、撥備覆蓋率下降的趨勢。其中,順德農商行不良貸款率1.48%,較2022年末上升0.2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1.75%,較2022年末下降62.18個百分點。而南海農商行不良貸款率1.49%,較2022年末上升0.3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30.16%,較2022年末下降57.47個百分點。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認為,兩家農商行現階段更多需要在化險基礎上改善經營狀況,否則,不良率持續增長、撥備覆蓋率持續下降的趨勢在短期內較難扭轉。
備戰IPO均超四年
若從遞交招股書算起,兩家農商行沖刺IPO已四年有余。2019年6月4日、2019年6月26日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先后報送IPO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23年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后,主板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等發行上市審核工作由中國證監會移交至滬深交易所,兩家農商行也如期“換道”。
在IPO備戰關鍵期,兩家農商行卻紛紛迎來“將帥”變更。2023年,順德農商行董事長、行長相繼完成更換,南海農商行原董事長李宜心調任順德農商行擔任董事長,原行長張珩因工作調動辭任,由副行長陳晨華代為履行行長職責。而李宜心辭去南海農商行董事長一職后,南海農商行則選舉原行長肖光出任董事長,行長一職則聘任原中國華融財務會計部總經理兼經營計劃部總經理楊福明接任。
廖鶴凱表示,新任管理層就任對兩家農商行的影響還有待觀察,從目前的情況看,都需要在重點解決存量業務問題的同時帶領團隊整合資源開展業務。
不難看出,兩家農商行新任管理層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除經營業績之外,股權問題也一度成為其上市過程中的一道“屏障”。在此前中國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中,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都曾被問及股權變動問題。而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仍可以看出兩家農商行股權結構分散的特點,截至2023年6月末,順德農商行自然人股東持股數約占該行總股本的49.81%,南海農商行自然人股東持股數占該行總股本的46.12%。
而在股權質押凍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順德農商行合計質押股份數為1.48億股,占發行人股本總額比例為2.9%,合計司法凍結股份數為3133.99萬股,占發行人股本總額比例為0.62%;南海農商行存在質押情況的股份數量為3.22億股,占該行發行前總股本的8.17%,存在司法凍結情況的股份數量為743.32萬股,占該行發行前總股本的0.1884%。
廖鶴凱認為,兩家農商行沖刺IPO難點在于股權構成復雜且不穩定、業績穩定性差,而這些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解決。對于有上市計劃或完成輔導備案的銀行而言,全面注冊制可以加速其上市進度,但其實也對其加強自身經營和股權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投資者的認可,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和經營預期。
對于兩家農商行備戰IPO及后續經營發展的建議,王紅英表示,在注冊制背景下,資本市場的融資傾向于科技、創新企業,科創板、創業板的上市公司較多,而銀行作為傳統產業,在大多數大中銀行已上市的前提下,中小銀行上市會受到一定滯后性安排的影響。而從銀行本身來看,兩家農商行業績呈現增長乏力的狀態,也會影響IPO進程。建議兩家農商行加快優化股東治理結構,同時,還應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經營模式,改變傳統僅靠利差盈利的模式,提高自身的創新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就業績及后續經營規劃,分別采訪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