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買理財,越夜越‘京’彩”“24小時不打烊,多晚都能買”……沉寂許久的“理財夜市”再度受到機構青睞。1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平安理財、廣銀理財、北京銀行、寧波銀行(002142)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陸續推出“理財夜市”,對部分理財產品的交易時間進行延長。從產品類型來看,“理財夜市”主推的產品多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或由多只短期理財產品組成的活錢管理服務。在分析人士看來,“理財夜市”并不是新鮮概念,而如今布局的銀行和理財公司多了,也逐漸成為不少機構的標配。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機構競爭日趨激烈,希望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投資者的理財體驗。
“理財夜市”陸續開張
“晚上買理財,越夜越‘京’彩……逛‘理財夜市’,選心儀產品”,近期有投資者收到北京銀行(601169)“理財夜市”的推廣短信,內容顯示,在交易日24點前購買該行“理財夜市”專屬代銷產品,T+1交易日開始計算收益。
1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除北京銀行之外,開年以來,寧波銀行、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平安理財、廣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陸續上線了“理財夜市”,對部分理財產品的交易時間進行延長。
以招銀理財為例,1月24日,該公司發布“一個產品的24小時”文案稱,“不僅消費要找夜間經濟,投資一樣需要夜市理財”,該行部分產品能夠做到24小時營業,讓投資者早一天享受收益機會。
多數銀行、理財公司打造“理財夜市”是為了滿足上班族的需求。北京商報記者從光大理財獲悉,“理財夜市”主要是為投資者提供更便利的理財服務,提升投資者的理財體驗。對于上班族而言白天忙工作,沒有時間理財,而一旦錯過申購時間,資金又會站崗一天。
寧波銀行在宣傳海報中也提到,“理財夜市”更適合上班族客戶,想短期臨時存放、對資金流動性要求比較高的客戶以及錯過長假購買時間的客戶。
不過,“理財夜市”并非屬于新事物,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就有銀行推出過“理財夜市”相關產品或服務,隨后多家銀行跟隨加入。“資管新規”后,理財公司接過理財產品發行重任也開始試水“理財夜市”。2023年,平安理財、農銀理財“理財夜市”相繼開張。
“‘理財夜市’并不是新鮮概念,以前就有類似的專屬產品,現在布局的理財公司和銀行機構多了,逐漸成為不少機構的標配”,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實際上,“理財夜市”延長交易時間收益上對投資者的影響很小,投資者的獲益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可以在非交易時間申購產品,解決了一些客戶痛點,另一方面是有些夜市產品還可以提前起息。
主推現金管理類產品
相較于此前部分銀行推出的“理財夜市”產品或服務,如今“理財夜市”的參與機構更多,產品數量和類型也更加豐富。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整體來看,如今的“理財夜市”主推產品除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外,還有由多只短期理財產品組成的活錢管理服務。例如,廣銀理財的“理財夜市”產品“日添薪”就屬于現金管理類產品,而平安理財“理財夜市”的主推產品“靈活寶”服務則對接了30只理財產品,單只產品持倉上限達20萬元。
談及“理財夜市”的產品以現金管理類或活錢管理服務為主的原因,中信證券(600030)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長期限產品投資者對流動性的要求較低,且拉長期限來看,提前一天計息對最終收益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理財夜市”的產品主要以現金理財和活錢管理服務為主。
據了解,當前普通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閉市時間為15點至17點左右。投資者若在周四申購,當日閉市后至24點的交易申請需要在T+2日確認并計算收益,也就是下周一才能獲得首筆收益。而“理財夜市”延長交易時間后,24點前申購的理財產品,則可在周五確認并計算收益。相較此前可多出3天收益機會。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理財夜市”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便利,一方面,延長了交易時間,使得白天沒時間的投資者可以在晚上購買;另一方面,優化收益計算時間,“理財夜市”在24點之前購買,能夠提早一天計算收益,而在特殊情況下,則能夠提早三天計算收益。
“理財夜市”延長理財產品交易時間對機構而言也是一種考驗。明明表示,“理財夜市”延長理財產品交易時間對理財公司等機構而言意味著需要加強資產端的匹配,資金流入后需要立即投向合適的資產,否則理財的整體收益會被攤薄。
破解同質化競爭困局
“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銀行理財全面進入凈值化時代,理財產品運行愈發規范,參與機構日益增加,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在此背景下,破解同質化競爭困局,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各家機構的發力點。
周毅欽認為,對于理財公司而言,研發推出“理財夜市”產品是行業不斷競爭和創新的結果,是理財行業追求差異化特色的必經之路,證明銀行理財業在“資管新規”后不斷自我革新、優化完善的市場化機制已經逐漸成熟起來。
為更好吸引客戶投資、提升投資者理財體驗,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推出“理財夜市”延長交易時間外,此前多家理財公司輪番打響了費率“價格戰”,階段性對部分理財產品進行費率優惠,部分產品費率低至0元。此外,亦有理財公司宣稱與投資者風險共擔,部分發行產品提出“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破凈不收管理費”的創新收費模式。
在董希淼看來,銀行、理財公司推出“理財夜市”等創新服務內容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要想增強發行理財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最根本的還是要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差異化的服務仍是關鍵。
對于后續銀行、理財公司如何擺脫同質化競爭,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理財服務,明明建議,銀行、理財公司需要加強投研體系的市場化建設,在獲取收益的同時注重風險管理,合理控制凈值波動,為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持有體驗,同時還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降低負債端波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