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再進一步!
1月24日,人民銀行就《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公告》)公開征求意見。
央行:響應境外投資者訴求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和投資規模持續增長,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券回購業務開展流動性管理的需求較為強烈。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67萬億元,共有1124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自2017年以來,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約100家。
目前,主權類機構、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和境外參加行能夠通過直接入市渠道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為響應境外投資者訴求,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吸引力,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起草了《公告》,擬支持各類已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促進債券回購業務規范健康發展。
《公告》共計12條。主要內容包括明確境外機構投資者范圍、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監管措施和行政處罰等。
業內:推動境內債市與國際接軌
對此,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債券回購業務的進一步開放一直是境外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從本次征求意見稿的內容來看,回購業務的參與者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回購業務種類也將更加豐富。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滿足更多境外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需求,同時,更豐富的回購產品也有利于投資者更靈活地管理流動性風險,控制資金成本。
據介紹,回購交易是國際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流動性管理工具。目前,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回購交易以質押式回購為主,而國際市場上的交易則以買斷式回購為主。和質押式回購相比,買斷式回購中的債券抵押品不會被凍結,因此不會對現券市場的流動性產生影響。
“此次向境外投資者同時開放質押式回購和買斷式回購,體現了監管層順應境外投資者需求,積極推動境內債市與國際接軌。”張勁秋認為,這一最新的開放舉措將受到境外投資者的廣泛歡迎,這也是中國債市對外開放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進展。
張勁秋強調,相信回購業務的推出將促使境外投資者更積極地參與境內市場交易。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金融業的持續開放以及債市投資便利度的提升,將使得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并成為境外機構全球配置的重要選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