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以“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
金融監管總局寧波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孫世重介紹稱,數字普惠是寧波普惠金融改革的突出特點,核心內容是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實現互聯互通,政務數據和金融數據實現共享共用。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一是實施名單制管理,提升金融支持精準性。寧波監管局搭建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定期獲取行業主管部門推送的小微企業名單;推動內外部數據整合,引入納稅信用評價、誠信經營、行業管理等標簽信息,助力對小微企業“精準畫像”;依托監管系統開展交叉驗證、無貸篩選,形成重點走訪名單,匹配主貸款行和開戶行,點對點推送,推動金融機構從“坐商”向“行商”轉變。初步統計,近2年已向銀行機構推送各類小微企業名單超15萬戶;同步建立監管跟進機制,打通政策傳導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豐富在線場景,拓展小微金融服務空間。寧波監管局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臺,搭建了三類場景,實現金融政策、產品和服務“一屏通覽”、金融需求“一屏通辦”。第一個場景是專門融資對接場景,小微企業登錄平臺,可持續了解惠企政策、發布融資需求;第二個場景是特色信貸產品展示場景,匯集轄內130多款個體工商戶專屬信貸產品,經營主體掃二維碼可見、可貸;第三個場景是抵押登記線上辦理場景,將不動產抵押登記延伸至銀行網點受理,實現“全程網辦”。目前,不動產抵押登記線上辦理的業務量占比超過了80%。
三是建設多跨平臺,強化惠企政策閉環管理。寧波監管局開發了跨部門、跨層級的企業走訪管理系統,實現從小微企業名單推送、需求對接、進度反饋到跟蹤監測的全程閉環,提升了惠企政策落地成效。2023年寧波監管局組織開展了3次小微經營主體走訪對接活動,通過系統以點對點的方式,向銀行機構推送3.8萬戶經營主體名單,銀行機構通過平臺向基層網點分發走訪任務,客戶經理實時上傳對接情況,系統自動匯總走訪、授信、貸款等信息數據,并對首次對接不成功的經營主體進行二次分發;監管部門和市縣兩級行業主管部門可登錄平臺了解活動進度,共同謀劃解決經營主體反饋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四是加強全面監管,防控普惠金融風險。針對惠企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寧波監管局積極運用監管數智化手段,加強政策落地效果評估,強化金融風險監測分析。一方面,打造監管“FIRST”(寧波監管局金融風險感知系統)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對政策效果的微觀監控穿透到具體企業、具體問題,開展個案剖析、以點及面,推動惠企政策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通過開發數智化分析工具,緊盯貸款流向、多頭授信、數據真實性等問題,提升監管前瞻性和風險研判能力,確保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基本可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