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會上,招商銀行公司金融總部總裁侯偉榮表示,該行始終致力于提升科技企業的融資可得性,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一般而言,初創及成長期科技企業具有前期投資大、技術不確定性強、輕資產運營、無傳統抵質押物的特征,按照傳統以企業歷史經營數據和財務數據為核心的評審模型,很難達到銀行授信要求。
那么,針對初創科技企業的融資特征及發展科技金融的一些現實性問題,招商銀行如何應對?侯偉榮認為,要給予科技企業更大的授信支持,就需要建立結合科技企業特征的信用評價與風險識別體系。在此方面,招商銀行通過多年對科技企業的陪伴式服務,發揮特有優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能力。
一是發揮行業專業化經營優勢,提升對科技企業的認知水平。針對新能源、高端裝備、醫藥、醫療、半導體等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發展較為集中的行業,2014年便在總分行成立了相應的戰略客戶部,圍繞這些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開展行業專業化經營,并將服務延伸到龍頭企業的家譜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形成行業認知,提供針對性的行業解決方案。今年,針對科技金融,招商銀行建立機構、隊伍、政策、產品、考評與流程等“六個專門”機制,全面升級體系化服務能力。
二是積累了豐富的客戶經營行為數據,針對性提供相應的綜合服務。通過數十年的持續經營,招商銀行合作的供應鏈核心企業超2000家、股權投資機構超千家,不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行業認知能力,還通過企業供應鏈結算數據、股權投資數據等,形成對科技企業信用評價及風險識別的有利補充。
三是建立多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創設標準化、線上化融資產品。基于九大戰略新興行業,根據科技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充分運用資本市場表現、企業人才、國家獎勵、專利強度等多維科創屬性大數據,建立了科技企業資質評分模型矩陣。通過輸出科技企業“資質分”,找到財務指標之外的科技企業成長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專屬的風險評估模型及風險控制策略,創新推出“科創貸”標準化、線上化融資產品,為具備高成長潛力、硬科技能力、優企業家精神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適度信用融資支持。
四是強化貸款風險控制。基于企業過往發展形成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擁有的核心專利的未來市場前景、政府及外部投資機構等對其評價等綜合認知基礎上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后進行貸款發放,后續更切實加強全流程的貸后管理,動態監測企業成長變化,及時調整經營舉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