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統再迎人事調整。
12月2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消息稱,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陸磊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免去其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職務;同時,免去劉國強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職務。此次調整后,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班子保持了“一正四副”的配置。
出生于1970年11月的陸磊現年53歲,在履新央行副行長之前,曾輾轉在金融機構、高校、研究院所、金融監管部門工作多年,具有業內頗受認可的學術研究造詣的同時,也有著豐富的金融實操經歷。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惡化。已在學界數年的陸磊發表了剖析中國經濟困境的論文《全球化、通貨緊縮和金融穩定:貨幣政策的新挑戰》。陸磊在文中指出,中國經濟在2008年面臨著相對比較嚴重的信貸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壓力。陸磊建議,央行的貨幣政策應更多地面向包括低收入階層在內的全體公眾,通過關注資產價格降低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社會風險,通過必要的價格和數量控制管理即將到來的行政周期性問題,并綜合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全局性金融風險,最大限度保持金融穩定。
如今,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經濟同樣承壓,消費增長和有效信貸需求都有待加強。只不過,這一次陸磊成了機構政策的操盤者之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豐富的金融實操與深厚的學術造詣
陸磊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先后在央行體系中工作近17年,并浸潤學術多年。
1994年,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的陸磊,選擇繼續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深造,攻讀碩士學位。就讀期間,其就已進入央行政策研究室等部門實習,并參與了國務院國有銀行改革專題小組、國務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專題小組、央行監管體制改革專題小組等重要工作。
兩年后,陸磊碩士畢業進入央行,先后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工作。期間,又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經濟學專業在職學習,獲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并與時任研究局局長謝平合作完成了《中國金融腐敗的經濟學分析:體制、行為與機制設計》研究項目,獲第十一屆(2004-2005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2003年,陸磊離開央行,進入剛上市不久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600036),先后在招商銀行任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總經理助理。
2006年-2014年,陸磊在廣東金融學院工作。期間,先后歷任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華南金融研究所所長,院長助理,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在學術界的這8年時間里,陸磊結合現實困境,對貨幣政策、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中央層面啟動全面深化改革。同年,在廣州高校任職的陸磊被調回央行,出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一年后,中國央行宣布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8.11匯改”,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更加真實地反映當期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陸磊則在政策出臺不久后的2016年8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隨后又在2017年,調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至此次履新前。
多次呼吁關注經濟的流動性問題
盡管陸磊曾轉輾體制與學界,但對貨幣政策、金融體制等自身研究領域出現的經濟問題一直積極發聲。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陸磊直言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并建議,央行的貨幣政策應更多地面向包括低收入階層在內的全體公眾,同時應該綜合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全局性金融風險,最大限度保持金融穩定。
2011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突破100萬億元,取得歷史性成績之時。陸磊撰文提醒,中國金融體系存在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均衡。銀行業總資產突破100萬億元,但相伴隨的卻是連續兩年的實體經濟部門融資難。陸磊呼吁,應加快建立普惠制金融體系。
而近兩年來,陸磊則多次在公開發言中呼吁關注中國經濟的流動性問題。
早在2020年,陸磊在與他人合作發表的《流動性沖擊、金融危機與貨幣財政政策協調》一文中,分析了財政政策應對流動性沖擊的作用機制,并指出在我國的實踐中,由于我國國債的流動性相對差,難以成為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的理想對象,這增加了貨幣政策操作過程中與財政政策協調的困難。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時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公開講話中,再次表示,央行的貨幣政策有著多重目標,但在當前國內外復雜形勢交織下,中國央行貨幣政策需優先關注流動性。
實際上,自2022年二季度以來,中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一直維持了兩位數增長,但同期經濟增速、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都處于低位,這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在《粵開宏觀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曾表示,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政策效果在邊際遞減,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政策的空轉和低效。
在當前經濟增長承壓,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消費增長放緩的當下,2024年央行的貨幣政策又會有哪些新動向?
或許可以從陸磊履新央行副行長之前的講話中,尋得一二。
公開資料顯示,陸磊最近一次公開亮相是在12月13日的“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上。
據相關媒體報道,會上,陸磊指出,當前我國貨幣信貸存量規模已經很大,“每年我國全部貸款當中的80%需要回收,再投放”。對于未來,陸磊表示,貨幣政策在總量方面要保持適度,穩固貨幣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綜合采取多種工具,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特別是要積極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至于未來貨幣政策的尺度把握上,陸磊曾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表示,如果流動性的耗竭可能會讓整個經濟陷入困境,使大量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無故受損,則應該給予相關的支持。但不是所有的失敗企業都值得救助,如果救助只是為了解決表面問題,造成市場無法出清,則需要非常謹慎和小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