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和訊網主辦的財經中國2023年會暨第21屆財經風云榜·銀行業論壇成功召開。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訾源代表齊商銀行應邀參加論壇。在論壇上,訾源總經理提出,中小銀行一定要運用好決策鏈條短、船小好掉頭、靈活性優勢,必須要通過科技賦能去解決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如何解決普惠金融業務風控難題?
齊商銀行長期以來堅持服務地方、服務小微的初心與使命,積極踐行普惠金融,努力實現擔當社會責任與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兩手抓、共發展。
據訾源介紹,為破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早在2009年,齊商銀行就建立了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成立14年來,累計投放500余億貸款,服務超6萬小微企業,帶動近60萬人創業就業,客戶經理人均管戶達320筆。
眾所周知,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服務群體多為長尾客群,這些群體普遍存在經濟能力薄弱、風險承受能力有限等特點,潛在信用風險較大。
齊商銀行作為地方普惠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如何解決普惠金融業務風控難題?訾源認為要做到“三防”即技防、人防和鏈防。
訾源指出,技防主要指搭建大數據風控體系、以達到科技賦能防范欺詐風險的目的,同時大數據人才、風控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對于大數據風控體系也非常重要。
談及人防,訾源表示,客戶經理的職業道德素質對于人防工作至關重要,定期組織廉政教育培訓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客戶經理的廉潔從業意識,進而實現對客戶經理日常行為的實時管理和監督。
“第三個非常重要就是鏈防,我們現在普惠貸款戶均貸款約80萬,供應鏈的業務占比達70%,目前來看供應鏈業務出現的風險相對較低。”訾源稱,該行圍繞著大型企業的上下游展開業務,逐步延伸到了供應鏈的生態,通過供應鏈金融生態實現業務全閉環的封閉管理,是防范風險的有效手段。
中小銀行普惠業務如何突圍?
近年來,大行業務下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普惠金融的市場競爭加劇,對中小銀行的生存空間形成擠壓。那么,中小銀行應該如何重塑優勢、突破重圍?
“我們利率定價一般為6%左右,而大行利率只有2%-3%,確實是很多客戶挽留不住,因此找準定位對于我們很重要,一定有5%、6%的客群,這個群體在哪里?”訾源表示,找準定位即要找準差異化的客群又要拿出差異化的產品、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訾源接著表示,對于中小銀行來說產品是核心競爭力,這也非常重要。中小銀行恰恰是一定要運用好決策鏈條短、船小好掉頭、機制靈活的優勢,必須要通過科技賦能去解決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訾源強調,產品是核心競爭力,必須要有支撐,全行在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科技必須要跟得上,產品要跟得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機制要跟得上。
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今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未來五年,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基本建成。接著,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面向未來,齊商銀行如何繼續書寫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如何助力高質量普惠金融體系建設?訾源從三個方面予以介紹。
一是進一步優化現有人才隊伍。現在大部分還是客戶經理,未來則是客戶經理向產品經理轉變的過程。產品經理要在前端了解到客戶的需求,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要能把這個產品設計出來,要能提出一些完善產品和迭代產品的想法,如果不懂恐怕提不出來,未來產品是核心競爭力,需要大量前端的排頭兵去做這樣的工作。
二是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現在很多銀行科技的支撐還遠遠不足,科技部很多的科技研發是被動承接式的,這就造成科技研發出來后,科技部覺得好用,業務人員覺得不好用,最后融合不起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科技必須要滲透到業務團隊中去,每一個業務單元都應該配一個IT的開發人員,真正實現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
三是打造供應鏈金融生態。圍繞一個產業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或多個上下游企業,在每個交易環節針對不同客群匹配不同的金融服務,支撐整個產業鏈條的金融賦能,實現業務的產業閉環。這種生態模式在防范風險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同時也有助于促進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和推動經濟的增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