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為準則》(以下簡稱《行為準則》),切實發揮理財行業自律管理職責。
理財產品過往業績是投資者做出理財產品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規范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為將有助于充分反映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及理財產品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因此,制定《行為準則》意義重大。
《行為準則》包括目的依據、適用范圍、展示定義、目標導向、管理責任、基本要求、展示要求、禁止行為、豁免情況、實施情況等部分,并設置了6個月過渡期。
具體來看,《行為準則》指出,在展示理財產品過往業績時,應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資者“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于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 ,不得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諾產品未來收益。
在選擇過往業績展示區間時,應注明區間起始時間和截止時間,完整會計年度的過往業績展示除外。
理財產品展示過往業績,成立未滿1個月的除外,需滿足理財產品運作1個月以上但不滿1年的,應至少包括從產品成立之日起計算的過往業績;理財產品運作1年以上但不滿6年的,應至少包含自產品成立當年開始所有完整會計年度的業績。
理財產品運作6年以上的,應至少包含最近5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業績。如同時展示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應當將過往業績與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對比展示。除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外,任意過往業績展示區間均不得低于1個月。
不得使用未經核實、尚未發生或者模擬的數據計算過往業績,不得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準確性的數據來源和方法進行過往業績比較。理財產品宣傳銷售文本只能展示該理財產品或本公司同類理財產品的過往平均業績和最好、最差業績。不得刻意選擇性展示理財產品特定區間或部分區間的過往業績。對于同類或同系列理財產品,不得僅展示特定理財產品或部分理財產品的過往業績等規定。
過渡期內,相關機構應逐條對照、積極整改。中國銀行業協會將指導商業銀行和理財機構做好《行為準則》的實施工作。
下一步,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進一步推動理財業務自律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完善相關細則和行為規范,不斷加強自律管理和相關工作督導,切實保障理財行業穩健、有序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