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隨著債市回暖,銀行理財市場逐步進入修復通道,固收、“固收+”產品凈值回暖明顯,但含權類理財產品表現依舊欠佳。11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信息梳理發現,截至目前,理財公司發行處于存續狀態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共有34只,其中有28只產品處于“破凈”狀態,有8只產品凈值低于0.8,整體虧損幅度超20%。對此,有理財公司人士回應稱,受市場環境影響,權益型產品凈值存在較大波動,將基于市場時機,繼續布局風格鮮明、主題鮮明的權益類理財產品。
產品收益表現欠佳
在理財市場整體回暖的背景下,權益類理財產品“后勁”表現不足。從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來看,34只處于存續狀態的權益類理財產品中,有28只產品凈值在1以下,占比約82.35%。在“破凈”的28只產品中,有8只產品凈值低于0.8,整體虧損幅度超20%。
凈值較低的3只權益類理財產品均由光大理財發行,截至發稿,“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陽光紅新能源主題”“陽光紅ESG行業精選”理財產品的產品凈值分別為0.4993、0.5598、0.7218。
從產品信息來看,“破凈”幅度較大的“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已運作逾三年之久,該產品募集起始日期為2020年5月15日,自2021年8月單位凈值低于1后,凈值就再未回升至1水平。
“陽光紅新能源主題”權益類理財產品也有著相同的窘境,從去年8月下旬至今未走出“破凈”陰影;另一只“陽光紅ESG行業精選”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幅度較大,該產品在2022年4月27日跌破凈值,后又快速回升,隨后又在當年9月末“破凈”,直到今年1月10日,凈值回升至1,截至發稿,該產品凈值為0.7218,累計凈值為0.7218。
事實上,權益類理財產品“破凈”已成為常態。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招銀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華夏理財、民生理財、高盛工銀理財等理財公司均有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跌破1的情況。
招銀理財存續的5只權益類理財產品中,僅有1只產品凈值超過1,凈值最低的產品名為“招銀理財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選日開一號權益類理財計劃”,該產品募集起始日期為2021年6月23日,當前產品凈值為0.7733,累計凈值為0.7733。
來自三方機構數據也印證了權益類理財產品收益不佳的事實。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剔除外資行產品、結構性產品以及部分凈值數據缺失的私募產品,存續權益類理財產品的平均近三個月年化收益率約為-1.7%,平均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則降至約2.96%。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理財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在權益資產投資方面經驗不夠豐富,主要通過直接投資個股或是投資公募基金的方式來布局權益市場,權益資產的業績表現與股市息息相關,但近兩年股市持續低迷,整體呈震蕩下跌趨勢,導致權益類理財產品及含權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普遍不理想,目前大部分權益類產品仍處于“破凈”狀態。接下來權益類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依然要看股市動向。
投研能力仍有待提升
在理財公司創立伊始,大多以固收、“固收+”類產品作為主要布局對象,但隨著提升資產規模、滿足高風險客戶的理財需求,權益市場也一度成為理財公司搶灘的重點。
目前理財公司存續的權益類理財產品中,權益類資產普遍占比達到80%以上,投資標的包括消費股、科技股、滬深300成分股等多種。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權益投資能力、發行權益類產品,是順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趨勢、滿足理財客戶財富管理需要、實現公司長遠發展的理性選擇,在各類金融資產中,股票的長期收益率較高,相應的風險和波動也較大。股票類產品的收益表現與市場有較高的相關性,相較于固收和混合類產品,波動性也相應更大。
上述負責人指出,2021年初至上月末,代表公募基金收益中位數的萬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數(885001.WI)下跌29.98%,年化收益率-18.26%。招銀理財5只權益類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87%。
談及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情況,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各家理財公司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在投資主題、投資范圍和投資策略上有較大區別,例如,市場上的權益型理財產品包括消費主題、新能源主題、醫藥主題或者紅利主題等,有的權益型理財以FOF為主,有的專注于股票直投,因此各類產品凈值表現不一。總體而言,三季度整體股票市場表現持續低迷,上證指數下跌將近3%,創業板指下跌將近10%,受市場環境影響,權益型產品凈值存在較大波動。
在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看來,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回升緩慢主要還是受到股債波動影響。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包括開放式及封閉式理財產品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渠道方面,銀行做權益類理財產品擁有優勢,無論是線下網點還是線上的手機銀行,相較其他機構來說擁有更加龐大的客戶規模。但銀行的短板目前主要還是在投研,由于凈值化轉型時間并不長,因此銀行需要花費時間去組建專業、成熟的投研團隊。
“和公募基金、券商等其他資管機構相比,銀行及理財公司在權益類資產投資方面起步晚、經驗欠缺,但優勢在于客戶和渠道優勢,銀行理財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布局廣泛的線下分支機構。”劉銀平也持有同樣的看法,個別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下跌幅度較大,一方面說明整個資本市場環境不景氣,另一方面也說明理財公司權益投資能力不佳,未來需要進一步提升權益資產的投研水平,根據市場情況合理配置資產并適時調倉。
構建安全邊際更高的投資策略
作為資管界的“后浪”,理財公司在權益類投資領域還存在不足。在投資者風險偏好較為趨穩的當下,如何優化布局,提升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的穩定性?
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從客戶的風險偏好和持有體驗出發,將權益產品定位于追求長期穩健收益,在權益產品的研究和投資中,一方面自下而上,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堅持通過扎實的基本面研究,挖掘企業的內在價值;另一方面自上而下,抓住估值、質量、景氣、周期等影響投資的長期核心因素,著力構建更具確定性、安全邊際更高的投資策略,追求在產品端實現不低于市場基準的收益且低于市場波動。后續,將進一步加大權益投研隊伍的建設和含權產品的布局,沿著長期穩健的定位和目標,不斷提升相匹配的投資能力。
“無論從財富管理的大背景,還是基于多元化客戶理財的需求,我們仍然堅定認為,權益是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賽道之一。”上述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場的低點位置,公司已積極開始推進含權類產品的布局,今年8月,光大理財發行量化策略的固收+產品‘陽光橙安盈量化增強日開(28天最低持有)’,通過中信、平安等渠道銷售,募集產品規模近10億元。近期,光大理財也加大了權益投資團隊的建設和優秀人才的引進,同時加強了平臺化、多元化、多資產、HI與AI相結合的投研平臺的建設,全力構建具備多元化、多資產、多維度的投研能力,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和權益投資競爭力,努力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穩健的投資體驗。”
普益標準研究員董翠華分析,理財公司發展權益類理財產品,一方面必須盡早布局,做好支撐權益投資的各項基礎能力提升,謀定而后動,包括投研團隊建設、投研能力提升、風險控制體系搭建與完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等。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在其他類型產品中配置權益類資產逐步過渡,積累權益投資經驗。
對于提升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的穩定性,董翠華建議,一方面要提升機構的投研能力,在全面了解投資標的的基礎上進行謹慎選擇,避免個股大幅波動累及整個產品。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分散投資,做好風險對沖,避免過度集中投資于某一領域的股票從而造成系統性風險。最后,可配置部分低風險資產削弱權益資產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