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11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在2023金融街(000402)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做主題演講。李云澤指出,金融開放是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未來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歇,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改變。
李云澤指出,中國金融業開放是積極主動的開放,是穩健有序的開放,是互利共贏的開放。過去20年,中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總資產從不到30萬億元躍升到超過450萬億元,增長了15倍。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進一步推出50多項開放舉措,全面取消銀行保險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持續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目前,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在華設有分支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
“近年來,我們對接國際標準,健全一系列監管規則,最近又全面修訂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和資本管理辦法。”李云澤表示,未來將加快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放寬外資機構市場準入要求,持續增強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努力營造審慎經營和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
李云澤強調,中國經濟基本面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為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中國金融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李云澤表示,當前銀行業發展勢頭穩健。中國經濟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始終保持合理增速。與此同時,新動能加快集聚,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中國銀行(601988)業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也實現了自身穩健增長。過去3年,銀行業信貸規模年均增速11.2%,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5個百分點。英國《銀行家》雜志2023年全球銀行1000強綜合實力排名中,中資銀行有140家上榜,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均處于全球較好水平。
“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銀行業穩健發展的勢頭也不會改變。”李云澤稱。
同時,保險業發展潛力巨大。過去3年,中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4個百分點,但人均保費只有全球平均的七成,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疫情過后,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速推進,大病保險覆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保障人數超過2億人,健康險、家庭財產險、巨災保險等潛力巨大。今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根據形勢變化,優化償付能力監管標準,有序引導人身險行業降低負債成本,持續深化車險綜合改革,將進一步釋放行業發展“紅利”。
另外,資管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資產和財富管理市場,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人,銀行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超過1億人,較2019年末增長3倍。
李云澤表示,未來隨著廣大居民收入持續提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多元化投資理念深入人心,加之資管產品凈值化轉型穩步推進,中國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將進入發展“黃金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