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出了全面部署。會議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上海銀行始終將綠色金融發展視作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要。11月1日,上海銀行召開公司業務戰略專題討論會、綠色金融推進委員會會議。上海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金煜,副書記、行長朱健,副書記、副行長施紅敏出席相關會議。會議從戰略層面,對下階段綠色金融發展進行具體部署,推動綠色金融再擴面、再增速、再提質,進一步擦亮“綠樹城銀”品牌,以實際行動更好守護“綠水青山”。
再擴面
建立“3項機制”
一是建立綠色金融研究專班機制,針對綠色金融前沿領域開展跟蹤分析,深入對接客戶金融需求,推出專屬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二是建立常態化活動機制,持續關注政策動態和市場熱點,做好專項活動策劃和組織推動,提升綠色金融品牌影響力;三是強化中后臺保障機制,進一步優化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激勵約束、隊伍保障,在授信全流程中融入更多綠色元素。
再增速
強化“3個驅動”
一是戰略驅動,將進一步加快綠色金融發展融入新一輪規劃,進行再謀劃、再部署,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確保綠色信貸規模未來三年翻一番。二是流程驅動,在業務流程上進行革新,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構建與國際ESG標準相符合、與自身實際相契合、與綠色發展相適合的經營管理體系。三是數字驅動,運用金融科技,開展綠色信貸認定、環境效益自動測算,夯實綠色數據基礎,探索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碳流等數據的管理與應用。
再提質
加強“2個創新”
聚焦產品創新,圍繞風電、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產業鏈、技術流、新賽道,根據企業不同需求形成定制化解決方案,更大程度幫助各專業領域企業實現價值創造。聚焦服務創新,綜合運用上海銀行在綠色領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助力更多企業建立碳排放約束指標體系,并開展碳核算。充分運用數字化和綠色高效的方式重構業務流程,助力個人客戶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轉變。積極把握碳市場發展機遇,深度參與上海碳普惠體系,啟動減排方法學研究,貢獻上海銀行智慧。
普惠與綠色融合
推進“3個先行先試”
推進綠色普惠先行先試。加快推廣綠色普惠擔保貸款,將企業節能降碳表現與銀行金融服務進行更緊密掛鉤,幫助中小企業盤活碳資產。
推進信息披露先行先試。在持續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信息披露的內容和維度,踐行ESG理念,持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推進綠色運營先行先試。推動手機銀行APP碳普惠專區建設并即將上線,為綠色客戶提供優惠權益;與隨申行等綠色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在綠色出行、資金結算等領域加強聯動;持續建設張江零碳園區示范性項目,通過建設智能微電網、AI制冷系統等舉措,實施全能耗指標管理;打造綠色網點,推動零碳支行碳普惠方法學研究。
銀行業作為綠色金融的主力軍,大力發展相關業務,無論對自身轉型還是高質量發展來說,都具有非凡意義。作為發源上海、扎根長三角的金融機構,上海銀行有責任也有動力更好立足地方,以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注入綠色產業。
延伸閱讀:
上海銀行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通過成立綠色金融推進委員會、建立專業部門,統籌資源、提速推動。并以科技驅動管理,創新綠色產品,優化業務流程,使服務提效升級。針對綠色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綠色消費金融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目前,上海銀行綠色貸款規模超1000億元,連續兩年增速在100%以上。2022年,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居城商行首位。持續落地多項“首單”創新業務:發行全國首單綠色新能源汽車租賃資產ABN、長三角地區首單風電綠色債券、上海地區首單交通運輸類“綠色+防疫”雙用途債券。
同時,積極推動結算同城化、操作同城化、城市圈經營同城化,并全面打造ESG管理體系,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業務全流程。2022年,上海銀行入選福布斯中國ESG50榜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