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充分挖掘專利價值,加大知識產權融資信貸政策的支持力度。對此,上海農商銀行積極響應,作為全市首家落地“地理標志”賦能商標價值質押融資業務的銀行,繼續發揮優勢,不斷推動各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落地。
“地理標志”是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為了將知識產權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上海農商銀行深挖地區特色,將目光投向崇明區。這里生態資源豐富,農作物普遍具有地方特色、品質優秀,是上海擁有地理標志產品數量最多的行政區。其中,就有家喻戶曉的“崇明大米”。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作為長江口的河口沖積島,弱堿性土地、優秀的空氣質量、適宜的季風氣候賜予水稻優良的生長條件,“崇明大米”軟甜香糯品質高,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產品。
S糧食合作社是生產崇明大米的國家級合作社,獲準在其品牌大米包裝上列印地理標志產品標識。有了這個“標識”,讓“地理標志”賦能商標價值順理成章。在獲悉合作社計劃進行日加工 150 噸精制低溫大米生產線改造項目后,上海農商銀行主動對接,在為其發放固定資產貸款后,又通過大米商標進行質押融資,增加信貸投放100萬元,為合作社現金流提供保障。“有了資金保障,我們的精深加工能力將更進一步,建成后,可以輻射周邊超過20000畝稻谷,提高‘崇明大米’的質量和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合作社負責人宋先生表示。
據了解,除了崇明大米,崇明老毛蟹、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都已獲得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涵蓋主糧、肉類、水產、水果等各類農產品。作為上海地區“三農”服務主力軍,上海農商銀行將深挖地理標志產品的價值潛能,為崇明農產品“走出去”,更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貢獻力量。
近年來,在上海推進精品農業生產、保護非遺技藝、嚴抓生態保護工作的進程中,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積極推動“產品認證”轉化為“金融活水”,上海市“地理標志產品”家族不斷擴大,惠及眾多地理標志授權企業(合作社)。上海農商銀行表示,將繼續在市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從多角度加速推進業務落地:儲備一批具有認證授權的優質企業(合作社)客戶,打造一支專業技能過硬、熟悉企業與產品的專業隊伍,全力提升上海地理標志產品的“含金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