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海農商銀行(下稱“上海農商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取得中國證監會《關于核準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批復》,獲批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獲得該類牌照的農商行僅有兩家,另一家廣州農商行是在2014年1月拿到基金托管牌照。這也意味著,上海農商行成為近十年來“唯一”獲批基金托管資格的農商銀行,同時也是國內第二家獲批該資格的農商銀行。
萬億農商行獲基金托管資格
據證監會官網披露,從正式申請到最終牌照獲批,上海農商行總共歷時兩年多。上海農商行于2021年7月正式申請基金托管人資格,2023年9月25日申請才被受理。
10月16日,證監會官網行政審批結果公示信息顯示,核準上海農商行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
根據監管批復,上海農商行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的要求,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的籌備工作。應當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換發的營業執照后,向證監會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在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前,不得對外開展基金托管業務。
官網資料顯示,上海農商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的法人銀行,也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制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2021年8月19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上海農商行2023年半年報顯示,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38.86億元,同比增長7.93%,歸母凈利潤69.28億元,同比增長18.47%。截至6月末,上海農商行資產總額13594.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09%。
在基金銷售方面,上海農商行在半年報中提及,隨著基金等代銷業務快速推進,該行非儲AUM規模穩中有升,帶動財富業務中收同比增長39.77%。在線渠道成為基金交易的主陣地,截至報告期末,該行電子渠道承載了87.39%的基金交易。
上海農商行表示,未來將深化與基金公司等金融同業機構的全面合作,強化各項業務間的協同聯動,大力推進托管業務發展,切實履職托管人職責,為資管行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做出應有貢獻。
中小銀行搶灘基金托管市場
今年以來,長沙銀行于8月底獲得基金托管資格,而隨著上海農商行基金托管資格獲正式核準,目前,獲得基金托管資格的銀行機構總數已增至34家。據統計,具有基金托管資格并已展業的銀行,主要包括六大國有行、12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以及江蘇銀行這7家城商行。
近年來,中小銀行紛紛涌入基金托管領域。據證監會官網披露信息,近三年來來能夠獲批基金托管資格的銀行均為城商行或農商行。其中,2021年沒有銀行機構獲批;2022年,蘇州銀行、青島銀行、成都銀行三家城商行獲批;2023年8月,長沙銀行獲批,以及此次上海農商行獲批。
截至10月20日,仍有6家銀行在排隊申請基金托管資格,包括蒙商銀行、廣州銀行、重慶農商行、成都農商行以及匯豐銀行(中國)、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等。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托管業務一方面讓銀行獲得托管費收入,增加收入來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客戶粘性,增強資管市場吸引力。因此近年來,基金托管領域也成為不少中小銀行擴大中間業務收入、探索業務轉型的方式之一。
不過,在競爭激烈的基金托管領域,中小銀行想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部分中小銀行基金托管規模不足千億元。而前十大基金托管銀行管理的規模均在萬億元級別,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