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申城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傳承上海農信“櫛風沐雨、艱苦創業,走遍田間地頭、說盡滬語方言,腳沾露水、衣沾泥水、身流汗水、一心為農”的奮斗精神,上海農商銀行扎根申城七十余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踐行“做小做散”的經營策略,著力把普惠金融送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信用先行 建設美麗鄉村
隨著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綠色農業的倡導與落實,現代綠色都市農業已經成為申城別具一格的“風景線”。近年來,為深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度契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需要,上海農商銀行初心不改,與時俱進,扎實有序做好金融支持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持續擴大三農服務覆蓋面,多年保持上海“三農”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地位。
構建農村信用體系是提供多樣化、多層次金融服務的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上海農商銀行按照因地制宜、點面結合、分類推廣的整體思路,推出整村授信金融解決方案。經“誠信村”評定后,村民無需抵押、無需擔保即可獲得信用貸款,切實滿足村民的金融需求,有效提升農村地區的金融可獲得性、可負擔性和可持續性。
今年7月,上海農商銀行首個信用鎮落地青浦區金澤鎮。截至目前,上海農商銀行已通過整村授信模式完成109個信用村、4個信用鎮認定,服務村民超1000名,授信金額超2億元。
在此基礎上,上海農商銀行進一步下沉服務,以“靠前”+“主動”作為,以金融賦能社會治理,持續進行鄉村振興有益探索嘗試。創新資本引入模式,以第三方擔保方式授信,吸收國有資本+社會資本+集體資本,通過“產業+基金+基地+智庫“的組合運作,以奉賢吳房村作為試點,讓農民實現“租金+股金+薪金”的多層次增收。推出宅基地住房更新改造貸款,解決宅基地住房翻新及裝修的資金缺口,最長授信期限可至十年,切實響應民生需求,貫徹支農惠農初心。
產品加持 拓寬服務廣度
上海農商銀行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客戶體驗為標尺,不斷豐富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產品體系,拓寬支農支小服務廣度。
制定“家庭農場”金融服務方案,破解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三農群體融資難題,與農業主管部門共同建立家庭農場名錄庫,發揮主動授信優勢,切實滿足家庭農場主資金需求。
推出“新農人”專項金融服務方案,為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城市的農業從業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6月末,累計發放超900筆、近2億元貸款,覆蓋800余人。
發行“惠農一卡通”,該卡具有一卡多用、異地通用等特點,各項補貼資金可集中通過該卡發放至客戶手中,解決了不同補貼不同銀行發放的困擾。在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已有13萬農戶及企業享受“惠農一卡通”的金融服務。
安居樂業是每一個新市民在滬打拼的夢想。圍繞新市民的創業、購房需求,上海農商銀行持續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水平。
針對在滬新市民創業形式、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等,在注重第一還款來源的同時,探索多元收入認定方式,推廣“信用為主”的小微信貸產品,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短頻快急”的經營融資需求。上海農商銀行“鑫e貸”產品新增新市民標簽識別功能,通過行業特征、職業身份和產品適配等維度,主動為新市民提供金融支持。
對于資質良好且有剛需購房的新市民,上海農商銀行優化線上渠道服務流程,不僅可以在線提交住房按揭申請,減少相關紙質證明材料,還支持手機銀行預約辦理提前還款,實現新市民的安居夢。
今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上海農商銀行集中開展了“為民辦實事”金融服務活動,依托全市573家“心家園”公益服務站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申城每一個角落,讓農民、新市民、小微企業主享受更多家門口的金融服務。
上海農商銀行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三農”主力軍作用,持續推進支農支小服務常態化管理,書寫更多為民辦實事的暖心故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