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開展106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789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和MLF中標利率均維持不變,分別為1.80%、2.50%。
由于10月有5000億元MLF到期量,故當天MLF凈投放2890億元,凈投放規模較上月的1910億元進一步擴大,實現超額平價續作。
受訪專家認為,10月MLF加量幅度顯著上升,直接原因在于近期市場資金面持續收緊,銀行對MLF操作需求增加。MLF加量續作在持續釋放穩增長政策信號的同時,也能為地方政府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營造有利條件,切實防范地方債務風險。考慮到央行年內已開展兩次降息,當前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短期內政策利率無進一步下調必要。
10月央行超額平價續作MLF
10月16日,人民銀行超額平價續作MLF,凈投放2890億元。
Wind數據顯示,9月以來資金利率整體處于高位。銀行間7天質押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整體處于7天期逆回購利率上方,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整體接近于MLF利率。專家指出,資金利率主要受央行逆回購大量到期、政府債發行放量、信貸延續轉暖等多因素擾動。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向記者指出,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在9月的均值達到2.43%,較上月上行0.17個百分點,進入10月以來均值水平進一步升至2.46%;DR007更是持續運行在7天期逆回購利率上方。這意味著盡管9月降準落地,釋放長期資金5000多億,但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水位仍在持續下降,MLF操作需求相應上升。
“10月份,受政府債供給擾動猶存、信貸維持一定景氣度、月度繳稅及月末因素影響,機構融出心態相對謹慎,資金面短期暫難回寬松格局。”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10月MLF加量續作有其必要性,有助于平滑各因素對流動性的沖擊,平穩市場波動,并緩解銀行機構的謹慎預期,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此外,在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看來,MLF超額續作還有支持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的考量。他對記者說,為配合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平滑化債帶來的流動性緊縮、降低債務成本,同時緩解銀行等金融機構凈息差壓力,要求貨幣政策在流動性和利率兩個層面創造適宜的寬松環境。
10月LPR報價料將不變
由于LPR是在MLF操作基礎上形成,10月MLF利率不變,當月新一輪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料將維持不變。
王青指出,考慮到10月MLF操作利率不動,加之政策面正在引導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以及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較大幅度下調,銀行凈息差承壓,當前報價行降低LPR報價加點動力不足,預計10月兩個品種的LPR報價保持不變的可能性更大。
經過6月、8月央行兩度降息,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降20個基點、10個基點,當前企業貸款利率已處較低水平。9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5%,比上年同期低14個基點。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央行短期內不會再度開展降息。
溫彬表示,9月以來,我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在地產鏈拖累之外,工業生產、制造業投資、消費、出口、價格等指標均在逐漸改善,帶動市場主體融資需求修復。當前正處于政策效果觀察期,短期內政策利率無進一步下調的必要。
不過,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四季度貨幣政策延續寬松的必要性仍強,不排除再次降息、降準的可能性。當前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企穩向上的持續性存疑,仍需貨幣寬松助力。實體部門盈利依舊困難,且受物價低迷影響國內實際利率已升至偏高水平,嚴重制約了需求恢復。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2023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密切觀察前期政策效果,加快推動政策生效。貨幣政策應對超預期挑戰和變化還有充足空間和儲備,將繼續做好逆周期調節,為激活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校對:李凌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