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金融市場也隨之平穩向好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今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聯合開展2023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要求各金融機構扎實做好金融教育宣傳,提升消費者金融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
為切實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營造和諧健康金融環境,興業銀行信用卡深入落實“金融為民”理念,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融入業務發展方向中,貫徹在日常服務工作內。通過持續開展減費讓利、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強化重點人群宣教等舉措,將傳遞消保理念與為民辦實事相結合,著力提振金融消費信心,穩步推動消保服務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辦實事:減費讓利有力度,惠及民生有溫度
興業銀行信用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探尋民眾訴求,傾聽群眾心聲,秉持“應降盡降、應免盡免”的原則,將減費讓利落到實處,最大限度讓利于民。
面向6900萬持卡客戶,興業銀行信用卡嚴格依照《中國銀保監會關于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規〔2022〕2號)》的要求,在評估服務價格時,充分考慮業務模式調整、管理流程優化、技術進步等因素帶來的經營效率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并據此設置科學合理的定價體系,主動取消信用卡紙質賬單補制手續費、信用卡調閱簽購單(副本)手續費這兩項收費項目,切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面對快速復蘇的線下商戶,興業銀行信用卡嚴格落實國家四部委減費讓利相關政策,對于線下中國銀聯的優惠類商戶,持續執行發卡行服務手續費7.8折的優惠措施,切實減輕小微商戶資金流轉壓力。同時,重點關注懷揣創業夢想的微小型商戶群體,以興業生活App“本地優惠”板塊為依托,出臺合作商戶的“四免”政策,即:免入駐手續費、免系統使用費、免買單手續費和免宣傳引流費,助力亟需金融支持的創業群體解決資金難題,幫助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新擔當:嚴厲打擊“黑灰產”,守護人民“錢袋子”
有效打擊黑灰色產業,既是保護金融市場行業秩序的必經之路,也是保護客戶個人利益的必要舉措。在“服務立行,消保先行”經營理念的引導下,興業銀行信用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效整治、打擊“反催收”產業鏈。一方面,高度重視科普宣教,聚焦年輕人云集的社交平臺小紅書,通過“每日經濟新聞”“生活前沿”兩大賬號開展“打擊非法代理黑灰產,興業銀行信用卡在行動”消保主題宣傳,借助案例漫畫這一鮮活生動的傳播形式,提醒消費者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遠離非法黑灰產,增強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另一方面,總分行聯動形成合力,精準打擊黑灰產傳播渠道,收集整理小紅書平臺“非法職業代理”賬號254個,借助官方渠道對相關黑灰產賬號執行限流和封號處理,累計處置賬號172個,舉報成功率高達67.72%。
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風險環境,興業銀行信用卡技術升級與系統建設雙管齊下,進一步完善風險防控體系。一方面,積極構建遠程身份識別體系,目前已在總行及分行投訴處理端布設技術資源,輔助甄別客戶真實身份,為差異化投訴處理提供有力抓手。另一方面,加速推進消保中臺系統建設,通過消保中臺連接各常用業務系統,在確保客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分行提供必要信息,賦能消保投訴處理工作。
全覆蓋:重點人群精細化,宣傳教育立體化
興業銀行信用卡將視線聚焦“一老一少一新”(即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等重點人群,針對其金融知識的薄弱環節和金融需求,開展金融知識宣教活動,切實提升重點群體的金融參與感。首先,為更好守護老年客群的“養老錢”,興業銀行信用卡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陸續發布《守護養老錢 幸福享晚年》等系列長圖文,詳細介紹針對老年群體的詐騙場景和套路,幫助老年人提高防詐反騙意識。其次,針對青少年等學生群體,注重寓教于樂,將金融知識與青少年校園生活有機結合,在自有平臺發布《防范非法校園貸》等長圖文,倡導適度消費、合理借貸,提升青少年金融安全意識和風險認知能力。最后,考慮到新市民群體金融知識獲取較為困難的情況,興業銀行信用卡積極開展新市民金融消保宣傳系列活動,依托官方微博與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用卡小貼士|請查收您的信用卡》等帖文,向新市民客群講解正確還款渠道與其他信用卡用卡常識,提升新市民金融知識水平,為新市民金融安全保駕護航。
在強化重點人群精準宣教的同時,興業銀行信用卡持續推進“總分聯動”,布局線下宣傳模式,打造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金融教育宣傳新格局。如青島分行信用卡相關部門成立多支消保宣傳工作小分隊,進校園、做科普,為同學們講解基本的人民幣知識,詳細教育同學們正確識別假幣,普及謹防非法校園貸、識破電信詐騙等金融小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融價值觀念。
未來,興業銀行信用卡將堅持金融消保常態化,持續依托技術硬實力與宣教軟實力,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加大黑灰產打擊力度,不斷完善全方位立體宣教體系,“線上+線下”多渠道長效化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全面提升金融消保服務質效,推動金融市場和諧穩定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