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投資者信心,從根本上講要靠完善的法治、嚴格的監管執法和健全的投資者保護。”9月3日,在以“守正創新 開放引領——全球經濟重塑與金融業變革”為主題的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焦津洪表示,完善的法治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基礎,良好的法治是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的關鍵,只有加快形成科學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才能讓市場各方對市場的規則、市場的秩序充滿信任,對市場發展具有穩定的預期,才能放心地去投資。
焦津洪介紹,我國的資本市場個人投資者超過2億,公募基金個人投資者超過7億,個人投資者處于信息弱勢地位,抗風險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相對比較弱,合法權益容易受到損害,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基本狀況。
只有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機制,最大程度防止投資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即使受到了侵害,違法違規的行為也能得到及時查處,投資者的損失能得到及時賠償,投資者才能有信心。
焦津洪表示,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嚴格監管執法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重要內容,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強有力的監管執法提振投資者信心:
一是持續健全資本市場法治體系,推動修改公司法,制定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各條線的制度規則,立改廢釋和體系優化,努力使資本市場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為監管執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完善資本市場監管執法體制機制,全面推進監管轉型,強化各條線的監管協同,構建高效協同的監管架構,完善符合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證券執法體制機制,強化零容忍執法的震懾力,健全部際聯動、央地協作的工作機制,深化與公安司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增強監管執法的合力。
三是創新監管方式方法,持續完善監管的工具箱,堅持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不斷提升監管效能,推進陽光監管,努力消除口袋政策,嚴格規范自由裁量權,努力提升監管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四是提升監管科技化水平,加快監管科技平臺建設,進一步提高監管信息的集成度,開發并推廣實用的分析工具,促進業務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監管的智能化水平。
五是不斷強化投資者保護力度,堅持把理念貫穿資本市場監管全鏈條各個方面,推動中國特色集體訴訟常態化開展,統籌運用行政和解先行賠付責令回購等制度措施,豐富持股行權支持訴訟示范判決等實踐,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