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銀聯發布《中國銀行(601988)卡產業發展報告(2023)》。根據報告,2022年,國內銀行卡產品發行數量較上年減少21.3%。17家大型商業銀行卡產品規模占比較2021年下降0.2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基本持平;鉆石卡和白金卡等高端卡產品規模占比為20.8%,與2021年持平。
銀行卡產業機構已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報告指出,2023年,各類技術將進一步交叉融合發展,賦能支付產業。例如,云計算作為產業技術應用的底層基礎設施,將帶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積極向云原生范式轉變,促進各類技術開發向高效敏捷的趨勢發展。
2022年國內發卡機構共發行4636款卡產品
報告統計了2022年發卡市場發展情況。總量方面,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內發卡機構共發行4636款卡產品,卡產品數量較上年減少21.3%。
17家大型商業銀行發行的卡產品數量達到2750款,占全部卡產品的比重為59.3%,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卡產品發行市場集中度與上年基本持平。
從發卡機構分布來看,2022年國內四大行發行的卡產品數量呈下降態勢,發行數量為505款,占比為10.9%,較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交行、招行、郵儲等13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卡產品發行數量為2245款,占比為48.4%,較上年上升4.7個百分點;區域性銀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機構共發行1886款卡產品,占比40.7%,較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從卡性質看,銀行卡主要分為借記卡、信用卡和預付費卡三種。2022年,借記卡產品數量最多,達3187款,占比68.7%,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信用卡產品數量為1433款,占比30.9%,較上年上升0.7個百分點;預付費卡產品數量最少,為16款,占比0.3%,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境外發卡方面,2022年,中國銀聯加速構建全球網絡,提升銀聯卡在境外本地居民日常消費和跨境出行方面的服務能力,2022年境外新發銀聯卡逾2500萬張。截至2022年底,境外已有7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發行超2億張銀聯卡。
2022年,商業銀行更加注重客戶篩選和市場細分,針對低、中、高端不同客戶層次,深入挖掘各類客戶需求特征及其差異,如年長客群更青睞醫療類權益,年輕客群對于購物消費類、餐飲類、娛樂類、虛擬類權益需求更為強烈,從而在產品及權益設計、服務內容、品牌定位和收費定價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的經營策略。
存量用戶爭奪下更注重差異化經營
對于2023年銀行卡產業趨勢,報告分析,當前,產業各方已轉向存量用戶市場爭奪,在傳統線上服務市場已趨于同質化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將更加注重對用戶的差異化經營,持續升級數字化服務范圍和能力。
此外,產業各方將聚焦重點場景推出更多數字化方案。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持續與頭部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業務合作,以爭奪更多線上場景支付份額。預計支付機構還將關注對公支付、數字政務、私域消費、跨境支付等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場景,并積極面向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場景推出特色產品。
發卡方面,報告指出,在經歷“跑馬圈地”的快速發展階段后,商業銀行將進一步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一是加快卡產品創新,加強針對細分客群和市場的產品開發。二是更注重本地化、精細化運營,根據不同區域市場特點,洞悉地方用戶偏好,并立足本地化資源,探索區域性的產品和權益策略。
信用卡業務合規方面,報告判斷,2023年,商業銀行將繼續落實整改要求,重視業務合規高于發展速度。一是嚴控過度授信,規范信用卡息費收取,全面準確披露卡產品的收費標準。二是不斷豐富產品供給,優化信用卡服務水平,進一步實現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經營,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生態閉環建設。三是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的風控體系。
報告還指出,2023年,銀行也將加快推進數字化、線上化,不斷提升發卡效率和客戶體驗。一是銀行將按照風險可控、穩妥有序原則,積極試點探索線上信用卡業務等創新模式,為用戶提供“申綁用”一體化的便捷體驗。二是信用卡的聯名合作方選擇傾向線上場景平臺。三是銀行將圍繞客戶的生命周期、消費偏好、用卡周期、產品選擇等,大規模實施分群標簽,觸點布控,促進千人千面的精細化經營,以挖掘市場潛力,滿足客戶需求,激活存量用戶。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000681)-VCG41N1022842358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