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市民金融服務政策頒布已有一年零三個月,相關金融產品及服務供給正在不斷擴大。6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新市民金融產品已延伸至理財領域,目前已有工銀理財、興銀理財、青銀理財、昆明官渡農村合作銀行等多家銀行及理財公司推出了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
自2022年3月《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下發后,圍繞新市民的支付結算、資金需求,多家銀行推出了專屬銀行卡、信用卡、貸款產品,打造新市民專屬產品體系成為著力點。在分析人士看來,滿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是銀行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一次機遇,除了專屬產品的供給外,還應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識服務。
新市民專屬理財涌現
新市民金融產品延伸至理財領域。6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興銀理財、工銀理財相繼推出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分別名為“穩利安盈封閉式2023年10期D(新市民專屬)”和“核心優選最短持有90天固定收益類開放式理財產品(新市民系列)”。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上述兩只產品均聚焦新市民客戶銷售,持有興業銀行(601166)、工商銀行新市民專屬銀行卡的客戶才可購買。以興銀理財的新市民產品為例,該只新市民專屬理財是興銀理財與福建農信聯合發售的理財產品,興業銀行福建某支行理財經理表示,“穩利安盈封閉式2023年10期D(新市民專屬)”需要開通新市民銀行卡才能購買,而專屬銀行卡開立主要面向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群體。
針對新市民的理財需求,除工銀理財、興銀理財發售的兩只產品外,中國理財網顯示,青銀理財、昆明官渡農村合作銀行亦有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發售。
由于大部分新市民仍在工作和創業初期,可支配資產有限,投資理念相對穩健,目前已上線的專屬理財產品主要以低風險的固收類產品為主。北京商報記者從工銀理財處獲悉,該行發售的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重點挖掘債券等大類資產及細分領域投資機會,風險等級為R2(中低風險),注重風險回撤控制,主打低波穩健。興業銀行福建某支行理財經理也表示,興銀理財的這只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中低風險,主要使用的攤余成本法,相對而言凈值波動較小,風險等級較低,收益相對穩健。而其余已發售的11只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也均為固收類,產品配置以債券為主,在投資期限和運作模式上,多是1-3年的封閉式凈值型產品。
不過,目前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尚處于探索嘗試階段,除針對新市民發售外,產品的特性還不夠突出。以較早上線產品的青銀理財為例,該公司目前是發售新市民專屬理財產品最多,共計10只,但產品屬性與同期限理財并無過多差異,例如,青銀理財璀璨人生田園系列人民幣個人理財計劃(新市民之共享美好生活)與青銀理財璀璨人生田園系列人民幣個人理財計劃(共享)業績比較基準均為5.5%,產品費率方面也均相同。
“新市民的理財需求是低門檻、靈活性、便利性和低風險,以靈活固收類為主,從產品屬性上和同類理財產品差別不大。”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認為,但由于新市民的成長性強,理財公司針對新市民也可以在費用設計上做一些專屬優惠。另外,新市民中也涵蓋老人和子女,針對這類人群的金融需求,可以在養老理財、子女教育理財等方面做一些專屬產品設置。
仍需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據了解,“新市民”是原籍不在當地,因求學或就業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的群體,此類人群數量約有3億人,因在城鎮居住時間短、個體分散、信用等級不明確等原因,新市民面臨著金融等公共服務不銜接的問題。
于百程表示,新市民人數多但在獲取金融服務上還存在痛點。一方面,努力融入城市化的新市民在生活中往往面臨著諸多金融需求,但由于部分新市民缺乏金融知識,如財務規劃能力、儲蓄習慣、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反詐知識,而導致其不知如何使用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更有一部分新市民在尋求金融服務時,被傳統金融機構所需的工作證明、收入證明、社保公積金及房、車抵押物等一系列證明材料擋在門外。
為解決新市民金融服務的痛點,2022年3月4日,原銀保監會聯合央行印發《通知》,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新市民創業就業。
《通知》的發布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始深入挖掘新市民金融服務的需求,打造新市民專屬產品體系成為各家銀行及理財公司的著力點。圍繞新市民的支付結算、資金需求,此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了專屬銀行卡、信用卡、貸款產品。
例如,郵儲銀行針對新市民客群推出 “U+卡”和“新市民主題騎手卡”,提供資費減免和寄遞優惠等;平安銀行(000001)信用卡中心面向“新市民”群體推出包括跨城就業職場小白專屬授信等服務,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結合地方政策,將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范圍,強化對新市民創業就業的金融支持。
除提供同省新市民服務外,已有地區嘗試拓展跨省新市民服務。針對新市民跨區域工作生活特點,今年4月18日,北京銀保監局、天津銀保監局、河北銀保監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通知》,鼓勵京津冀地區大中型銀行聯合開展貸前調查、審查審批、貸款發放和貸后管理等環節業務合作,提高申貸獲得率和貸款審批效率,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探索開展跨區域跨機構授信合作。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滿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既是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普惠性和社會責任的體現,又是挖掘新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一次機遇。”于百程說道,除了專屬產品的供給,金融機構還可以提供更多的理財知識服務,以體現金融的溫度,提升新市民用戶的黏性。由于新市民群體金融知識相對薄弱,防騙和抵御金融風險能力不足,金融機構為新市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同時,也要以知識賦能新市民,面向該群體開展金融理財科普,賦能該群體識別與防范金融詐騙的能力,加強新市民金融意識的服務工作。
由于金融知識相對匱乏、證明材料等相對缺失,新市民常常被不法分子視為重點游說對象。對此,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表示,在新市民群體中普及金融知識,既是大型銀行在新市民服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同時也能夠履行其社會責任,在增強新市民反詐能力上有所擔當。銀行應在線下,通過網點主動介紹、發放宣傳冊、播放反詐視頻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線上,則通過文字、圖片以及漫畫、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在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渠道持續更新,持續發力新市民的金融素養提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