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受訪專家向藍鯨財經表示,本次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之后,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進一步顯露端倪。
5月18日上午9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金融街(000402)15號正式揭牌。
據財新網、北京商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剛剛卸任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的王江現身揭牌儀式,并以中央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這一身份出席上述活動。就在兩天前,光大集團官宣王江不再擔任黨委書記,另有任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正式亮相意味著運行了5年的銀保監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受訪專家向藍鯨財經表示,本次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之后,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進一步顯露端倪,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監管,有助于減少監管空白和監管交叉,落實好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
曾在建行任職17年
王江履歷頗為豐富,早年曾于金融類高校任教,后在建設銀行先后任職17年,期間還曾出任副省長,分管過國有資產管理、金融等方面工作。
簡歷顯示,王江1984年畢業于山東經濟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1999年,其畢業于廈門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具有研究員職稱。
1999年開始,王江加入建設銀行,開啟了多年的建行工作生涯。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其任建行山東省分行信貸風險管理處副處長;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任建行山東省德州市分行行長;2002年10月至2015年3月先后任建行山東省分行副行長、湖北省分行行長、上海市分行行長。
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其調任交通銀行副行長。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任江蘇省副省長,分管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科學、國有資產管理、金融方面工作。
2019年年底,王江回歸金融圈。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其任中國銀行(601988)行長;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任中國銀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兼任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及非執行董事。之后其又回歸建行,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出任建行行長、建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等職。
2022年3月起,王江出任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任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校名譽校長、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其自2022年3月起任光大銀行(601818)黨委書記,同年5月,光大銀行第八屆董事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同意選舉王江為光大銀行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
2023年5月16日,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王江不再擔任光大集團黨委書記,另有任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揭牌
5月18日上午9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金融街15號正式亮相。同時,運行了5年的銀保監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以及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相關領導、工作人員出席揭牌儀式。
與此同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也正式啟用。原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更名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首頁已更新,目前域名仍沿用www.cbirc.gov.cn。
至此,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從“一行兩會”邁入“一行-總局一會”新格局。
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將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將全力以赴,履職盡責,全面落實服務實體經濟、管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努力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大力推進央地監管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擔當負責、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積極營造良好的金融法制環境,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筑牢守衛國家金融安全的鋼鐵長城。
就在5月17日晚間20點48分,銀保監會微信公眾號消息顯示,公眾號“中國銀保監會”已更改名稱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備受關注的內容。根據改革方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5月10日下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迎來了首任黨委書記李云澤。
3月28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2023年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部門預算》,這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首次公開發文。
文件中披露,2023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預計派出銀行機構檢查組2000個,檢查銀行機構約2500家次;預計派出非銀行機構檢查組約800個,檢查非銀行機構約800家次;預計督導案件約23個、監管督查案件約40個。
“雙峰”監管模式或將開啟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掛牌標志著這一輪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向藍鯨財經指出,在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日漸清晰、金融創新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成為一項重大課題。
其表示,我國金融業經過一段時期的高速發展,產生和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發展和穩定。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強調“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究其原因,問題之一在于我國分業監管體系與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不相適應,金融監管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協調不夠。
董希淼認為,本次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之后,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進一步顯露端倪——人民銀行主要負責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和金融消費者、投資者權益保護;證監會資本市場監管,增加企業債券發行審核等職責。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監管,有助于減少監管空白和監管交叉,落實好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剝離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職責,完善分支機構改革,有助于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而證監會專門負責直接融資領域的監管,體現我國對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的重視。從地方政府金融監管看,地方政府設立地方監管機構將來只負責監管職責,不再承擔金融發展、招商引資等非核心工作,有助于解決地方政府金融監管機構既要監管又要發展的角色沖突。”其補充。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指出,揭牌之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正式運營,這樣的機構設置,讓職責更加明確,監管責任更加突出,且本輪將事業編制改為行政編制,未來這些部門更加傾向公平性,合規性考慮。能夠給金融系統帶來更加清晰透徹的監管環境。從而提升我國金融領域的治理能力,完善了我國金融領域的治理體系。
董希淼認為,下一步,還應加快推進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厘清中央金融委員會、金融工委與“一行一局一會”的關系,努力實現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此外,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應根據新變化、新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部門職責和機構設置,推進地方派出機構改革。同時,以此為契機,推動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更好地防范化解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監管權的正當性來源于法律授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還應進一步加強金融法治建設,推動修改《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對存量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修訂,使監管規則更具適用性、有效性;加強對薄弱環節和新興領域的研究和立法,及時出臺新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填補監管空白,補齊監管短板。”其表示。
最新評論